【临床表现】
主症:汗出,恶寒,脚挛急。
副症:腰冷痛,便溏。
舌脉:苔白,脉微细。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太阳病误汗之后,损伤阳气及阴液,致使阳阳俱虚。
阳虚不能温煦肌表,故恶寒反剧;
阴虚筋脉失于濡润,则可见脚挛急;
阴虚无力鼓动血行,阳虚不能充盈脉道,阴阳两虚,则脉微细。
【治疗法则】
扶阳益阴。
【代表方剂】
芍药甘草附子汤。
【方药加减】
痉证:临床表现头昏目眩,神疲短气,筋脉挛急甚或角弓反张,舌淡脉弦细,可依本方酌加当归、川芎、熟地、人参、白术等。
痹证: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掣痛屈伸,近之则痛剧,逢寒则剧,得热则減,舌苔白,脉弦紧等,可依本方酌加川乌头、麻黄、黄芪等。
【类证鉴别】
(太阳)阴阳俱虚征与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证:本证为汗后气血俱虚,其病颇重,既变少阴,治宜急救,彼二证是气血素亏,今又过汗,阴益虚乏,本证既有脚挛急,又有恶寒,汗出、脉撖细。甘草干姜汤可使阳气复,但仍有脚挛急,阴液不足,筋脉失养之症。芍药甘草汤有脚挛急但无恶寒,汗出,脉微细等阳虚之象。
【现代研究】
日汉方界著名学者矢数道明先生曾用此方治愈一例夜间腓肠肌痉挛的病人,该病人自近一个多月来每因过劳则频频发生腓肠肌痉挛,夜间尤甚,遂投芍5克药甘草1.7克,附了0.3克,1日2次连服数日后其症状消失.
(《汉方临床》1980年2月)
肝血瘀滞证
肝郁痰结证
肺经湿热证
肺经热盛证
太阳中虚里急证(小建中汤证)
冲任虚热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