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痰结证

肝郁痰结证

【临床表现】

主症:胸闷不舒,咽中似有异物梗塞,但不碍饮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痛,症状随情志波动而波动。

副症:精神抑郁,多虑多疑,两胁胀满,纳呆困倦,便溏。月经不调。

舌脉:舌质、苔薄白,脉弦。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二项,及典型舌脉。

(3)检查咽部并未见有器质性致变。

【证候分析】

肝气郁滞,则经络之气不舒,故胸闷不舒,气逆咽喉,故咽有梅核之感。肝疡及脾,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循坏结于咽喉,故咽中似有异物之感。肝喜调达而恶郁,故症状随情志而变化。肝失调达,则精神抑郁,多虑多疑,肝之绞脉,经两胁,肝气郁滞,故两胁胀满脾,脾失健运,故纳呆困倦便溏。肝郁则血脉瘀阻,故女人月事不调。脉弦为肝之脉。

【治疗法则】

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

【代表方剂】

半夏厚朴汤。

【方药加减】

常加生麦芽以调肝。脾虚加白术10克以健脾。

【类证鉴别】

肝郁痰结证与痰停胁胁证:肝之经脉循胁肋,由于痰随气行,则见胸胁胀满。而痰停胁肋,则见胸闷胁痛,喘咳痞闷。两者不同,要加以区别。

肝郁痰结证与肝气不和证:肝郁痰结症状见上述,而肝气不知,则见急燥易怒,胸胁胀满,甚则作痛,少腹胀痛,如妇人乳房发胀,月经不凋,如影响脾胃,则出现呕吐,泄泻等证。

【现代研究】

认为神经调节不好,抑郁型者,多患此病。心情开朗多可预防本病发生。


纯阴结证
阳微结证
脾约证(麻子仁丸证)
热扰胸膈证(栀子豉汤证)
水气凌心证
心肺气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