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阴结证

纯阴结证

【临床表现】

主症:大便硬结,排出困难,小便清长,四肢不温,喜热怕冷。

副症:面色?白,口中不渴;或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或不欲食,呕吐;或先硬后溏。

舌脉:舌淡,苔白或白润;脉沉迟。

【诊断要点】

(1)具备主症。

(2)具备大便硬结等主症三项,加副症二项以上。

(3)具备大便硬结等主症三项,加典型舌脉。

(4)具备大便硬结,加脾肾阳虚主证。

【证候分析】

阳气虚衰,寒自内生,阴寒凝结,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硬结,排出困难;

阳气虚衰,不能温化津液,则小便清长;

阳虚不能温煦四末,则四肢不温;

阳虚生内寒,寒则喜温,故患者常有喜热怕冷的感觉;

面色?白,口中不渴是阳虚寒盛的典型表现;

阳虚生内寒,寒凝气滞则腹中冷痛;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则腰脊酸冷;

脾阳不足,运化无力,胃失和降则不欲食、呕吐;

阳虚寒凝,加之脾气下陷,故大便先硬后溏。

阳虚生寒,则舌淡苔白或白润;

阳气虚鼓动无力,则脉沉迟。

【治疗法则】

温补脾肾、攻下冷积。

【代表方剂】

温脾汤。

【方药加减】

腹中冷痛:特点是喜温喜按,遇热减轻,得寒加重伴大便硬结,排出困难,四肢逆冷,面色?白等虚寒证。治宜在原方基础上将大黄改成酒制,再酌加茴香、乌药白术等,以温中行气止痛。

腰脊酸冷:如果大便艰涩,排出困难,伴腰脊酸冷,腿软无力,四肢厥逆,小便清长,脉沉迟,是脾虚及肾,肾阳虚衰,治疗应在原方基础上酌加杜仲狗脊续断等,以温肾壮阳、强腰脊。

不欲食:特点是腹部满闷,口中无味,不思饮食,甚者恶心呕吐,乃脾阳虚,运化失职所致,同时伴有大便硬结,排出困难,四末不温,喜热怕冷,口淡不渴,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沉弱等,治宜原方酌加白术山药茯苓黄芪等,以健脾益气助运化;若呕吐较重可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

【类证鉴别】

阳微结证与纯阴结证:所谓阳微结证是外邪未解,邪热初结于里而出现大便硬等一系列证候,虽然亦可见手足冷、心下满、微恶寒等证,但导致的机理和程度不同,以手足冷、微恶寒而言,其程度都是较轻的,特别是还可见阳郁于上的头汗出,以及表证的发热恶寒等,这是纯阴结证所没有的。纯阴结证除了见大便硬结之外,还可见一派虚寒之象:腹中冷痛,面色?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喜温怕冷,舌淡苔白,脉沉迟等,总之,关于二证的鉴别,仲承已有明训。

脾约证与纯阴结证:二者均以大便硬为主要表现。但有寒热轻重之不同。脾约证是由于脾阴不足,胃热有余,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所致,其证较轻,以小便数,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为特点,或伴有其它轻微热象以及津液不足之象如口渴、尿黄等;而纯阴结证除见大便硬结外,必现一派虚寒之象: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喜热怕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等,其证较重,故二者不难鉴别。

脾肺气虚便秘证与纯阴结证:二者共同点均是便秘,且皆为虚证,但脾肺气虚便秘证必伴气虚、中气下陷之证,如便时汗出气短作喘,便后疲乏无力,甚则肛门脱出,多见于经产妇女和中气虚弱之人,而纯阴结证则伴有阳虚之证,如四肢逆冷,腹中冷痛,喜热怕冷,小尿清长,夜间多尿,尿后余沥,苔白润等,多见于年老体弱之人,此为二证不同之处。

【现代研究】

(1)阳虚患者病理改变:肾阳虚患者恶寒蜷卧,肢冷脉迟,表现出能量代谢低下,甲状腺泡上皮细胞扁平,胶质变稠,血清蛋白结合碘低于正常人,患者基础代谢下降,能够反映甲状腺素对全身组织反应的红细胞糖酵解试验降低。这样的病人血压及脉率均低,冷加压反应也减低,汗液分泌减少,说明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功能占优势。阳虚病人的皮肤电位低下,与正常人相差显著,阳虚患者经助阳药治疗后,皮肤电位明显上升。皮肤电位的改变显然与代谢是密切相关的。

(2)浙江金华地区医院外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125例(蛔虫性、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患者,采取分类分型治疗,其中对粘连性肠梗阻用苦寒通下、温阳通里、润肠通便之法,温阳通里即用温脾汤加味或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70例中西结合治疗均获治愈。


湿痰证
热痰证
冲任不固证
冲任虚衰证
太阳少阴两感证
阳明中寒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