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痰证

湿痰证

【临床表现】

主症:咳嗽痰多,色白清稀,或呕吐痰涎。

副症:胸部痞闷;或呼吸急促,喉间痰鸣或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或神识昏迷,喉间痰鸣;或头晕目眩。

舌脉:苔厚腻,脉濡滑。

【诊断要点】

(1)主症具备兼副症一项加舌脉。

(2)脾气虚衰,水湿内停为本证病变症础本证性质偏寒,多为虚中夹实之证。

【证候分析】

湿痰阻肺,宣降失常,肺气不逆,则咳嗽,气喘、咯痰,气为痰阻,肺气不利则胸闷不舒。痰滞于胃、胃失和降则脘痞纳呆: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痰涎随之升越,由于胃所耿痰所遏,清阳不得上升,所以头晕目眩。湿痰上蒙清窍,可见神志昏迷,喉间痰鸣;脾虚不运,痰湿内停,故见肢体困重。

【治疗法则】

燥湿化痰。

【代表方剂】

二陈汤、三子养亲汤、涤痰汤。

【方药加减】

咳嗽: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厚腻为特征。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选二陈汤加减,痰多脘闷明显,加苍术厚朴、苡仁等。

喘证:以喘咳痰多粘腻,咯吐不爽,胸中满,甚则咳引胸痛,或兼呕恶,苔腻,脉滑为特征。治宣祛痰宣肺平喘。方选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厚朴杏仁以豁痰理气,如痰多,不得平卧,大便秘结,可再加葶苈子以泻肺逐痰。

呕吐:以呕吐清火痰诞,脘闷不食,头眩,苔白腻,脉滑为特征。治宜燥湿化瘐,和胃降逆。方选小半夏汤或二陈汤化栽。

昏迷:以神志昏迷,喉中痰鸣,漉漉有声,呕吐痰涎,语言不淸为特征治宜燥湿化痰,开窍醒神方选涤痰汤送艰苏合香丸。

【类证鉴别】

风痰证与湿痰证:二者均可见子昏迷患者,并见痰多,喉间痰鸣,呕吐痰涎等症,但前者为风与痰结,多因肝阳化风,夹痰上薇清窍,伴见起病突然,头晕目眩,肢体抽搐,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白沬等肝风内动表现;后者则为湿痰蒙蔽清窍,伴有嗜睡,痰多息涌,口吐涎沫,肢体困重,脉濡緩等湿盛表现。

【现代研究】

现代多从体质与疾病的角度对湿瘐证进行研究。

(1)有人对1257例病人在浙江义乌、陕西延安和上海三点同时进行调査分析,发现肥胖人群中阳虚和痰湿阵质比例偏高,体瘦人群中阴血虚或阴虚火热者为多。认为可将体型列为判断阴虚,阳虚的参考依据,但也必须兼顾地理和季节等因素。

(2)有人对82例痰浊型与28例非痰浊型冠心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脂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TG和LOL-ch含量升高是冠心病痰湿和痰热两亚型特有的重要生化物质基础。

(3)张氏认为血脂升高与痰湿,痰热有关。


老年心肾阳虚证
老年心肾阴虚证
老年气血两亏证
老年气阴两虚证
老年肝肾阴虚证
老年肝阳上亢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