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气短懒言,心烦失眠。
副症: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纳呆,便溏,潮热,咳嗽,少痰或无痰。
舌脉: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加典型舌脉。
(3)本证多由年髙体衰而致。
【证候分析】
本证多见于老年人。气阴俱亏,失其周煦濡之功能,故见气短懒言,心烦失眠,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气阴亏损进而损伤脾胃之气,气虚则脾运失职而见纳呆、便溏、气阴两虚则生内热,故潮热;气阴亏耗,清肃之令不行,则肺气上逆而咳;虚火灼津成痰,故少痰或无痰。舌与脉皆为气阴两虚之征。
【治疗法则】
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
麦门冬汤、白虎加人参汤。
【方药加减】
肺痨:其特点为咳嗽无力,干咳少痰或咯痰粘白,或痰中带血,胸痛,声音嘶哑。伴有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治用麦门冬汤加黄芪、生地、熟地、地骨皮、紫苑、枇杷叶。
反胃:其特点是食欲不振,食人反出,伴有气短乏力,心烦,潮热等症。老年气阴两虚而致反治宜益气养阴,降逆和胄,方用麦门冬汤加黄芪、银柴胡、砂仁、南星、陈皮、竹茹。
肺痿:临床表现可见:咳吐浊唾白沫,身热不甚,午后潮热,气短而喘动则尤甚,自汗,肢体乏力。治用麦门冬汤加桑白皮、杏仁、冬花,地骨皮、银柴胡。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三症俱见,其中以大渴引饮为其特点,治用白虎加人参汤加黄芪、天冬、芦根、天花粉。
【类证鉴别】
老年气血两虚证与老年气阴两虚证:两证在临床上均可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虚”表现。气血两虚证是“气”与“血”两个方面均见亏损,故除气虚证外还有血虚不足之症。如手足麻木,指中淡白等。气阴两虚证则有明显的“阴虚生内热”之症状。如心烦,五心烦热等,.气血两虚证治当补气益血,而气阴两虚证治当益气养阴。
少阴痰火结咽证(苦酒汤证)
少阴阳虚水泛证(真武汤证)
少阴气郁四逆证
少阴兼阳明证
热厥证
胃虚痰阻证(旋复代赭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