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心下痞硬,嗳气频作。
副症:呕吐或肠鸣矢气,或头晕目眩或纳差,便秘。
舌脉:苔白,脉弦缓。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脾胃气伤,致受纳与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停于中焦,故见心下痞硬,恶心嗳气,头昏目眩,纳差,便秘,苔白,脉弦滑等胃虚痰阻之征。
【治疗法则】
和胃降逆,化痰下气。
【代表方剂】
旋复代赭汤。
【方药加减】
呃逆:临床表现为呃有痰阻,呼吸不利,脘胁胀满,肠鸣失气,兼恶心嗳气,头眩脘闷,舌苔白,脉弦而滑,可依本方酌加陈皮、茯苓、竹茹等。
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胸痞呕恶,口淡吞酸嗳气,脘痛,脉弦滑,舌苔白薄可依五方酌加瓜蒌壳、香附,并合左金丸等治之。
噎膈:临床表现为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或疼痛,嗳气、呃逆或呕吐痰涎及食物,口干咽燥,大便艰涩、形体日渐消瘦,舌质偏红,或红而光,苔薄腻或黄,脉弦细而滑,可依本方酌加全瓜蒌、太子参、胆南星、沉香等药治之。
【类证鉴别】
胃虚痰阻证与水饮食滞痞证:二证虽均有心下痞,但前者为伤寒汗吐下后胃虚痰阻,虚气上逆,有嗳气而无食臭下利,治疗和胃降逆,化痰下气。后者为伤寒汗出后,寒热错杂,胃虚食滞,水气不化,干噫食臭、肠鸣、下利,治以和胃消痞,宣散水气,由此可鉴别之。
【现代研究】
日本对旋复代赭汤的药理作用提出见解,认为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同用时,具有改善体内水份不足,消除体内过多水份之作用,并可促进经肾脏排水反应,抑制经皮肤和胃肠道排水反应。从而改善了干呕食臭,嗳气,痞塞感,心下悸,小便不利,咳,腹中雷鸣,心烦,食欲不振等症状。
(《汉方研究》1988年7月)
太阳心阳不足证(桂枝甘草汤证)
太阳阳虚水气欲冲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太阳热扰胸膈证(栀子豉汤证)
太阳热扰胸隔中焦气滞证(栀子厚朴汤证)
气血不足证
心肺阴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