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气血两亏证

老年气血两亏证

【临床表现】 .

主症:头晕目眩,少气懒言。

副症:语声低微,面色淡白或萎黄,自汗,心悸失眠,肢体麻木,咳嗽气喘。

舌脉:舌质淡嫩,脉细弱。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副症必须具备两个以上。

(3)具备典型舌脉。

(4)多由年高体虚而致。

【证候分析】

年老体虚,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而,脑府失养,故头晕目眩;气虚机体功能衰故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气血两亏,则见面色淡白或萎黄;气虚卫表不固,则自汗:血虚不能养心,而见心悸失眠;血虚不能濡养全身,故肢体麻木;气虚肺失清肃而上逆,则咳嗽气喘。舌脉均为气血两虚必见之征象。

【治疗法则】

气血双补。

【代表方剂】

八珍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方药加减】

头痛:年老气血亏拫而见头痛,其特点为头痛隐隐,眩晕,面色淡白或萎黄,气短懒言,自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手足麻木等。治用八珍汤酌加黄芪、浮小麦阿胶龙眼肉柏子仁丹参等。

眩晕:临床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劳倦即发,甚者眩晕,昏倒,精神倦怠,心悸失眠,面色少华或萎黄,饮食纳少等症均可出现。舌质淡,脉细弱。治用归脾汤加阿胶白芍山药

健忘:年岁已高,气血虚衰,故见健忘,精神恍惚,头目眩晕,体倦乏力,失眠多梦,自汗,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用八珍汤加黄芪、枣仁、远志肉桂

水肿:水肿以渐见面部、四肢为特点。伴有面色白或萎黄,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纳少,体倦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脉虚无力。治用归脾汤加肉桂、熟地、白芍。失眠甚者加柏子仁

麻木:以头面四肢或周身麻木为其特点兼见少气懒言,自汗,心悸失眠,面色白或萎黄,治用八珍汤加黄芪、牛膝、木瓜桑枝

中风:始见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精神疲倦,四肢麻木或震颤,逐渐半身不遂,或昏倒于地,口眼歪斜,肢体偏瘫,语言蹇涩或舌强不语,舌质淡,脉细弱。治用八珍汤加钩藤生姜竹沥天麻、僵蚕、鸡血藤

痹证:其证以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关节酸痛为特点。伴有稍神疲倦,气短,心悸等。治宜八珍汤加黄芪桂枝木瓜地龙防风羌活

噔膈,饮食不下,胸膈喹寒,甚则滴水难进,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精神疲倦,形体消瘦,语声低微,自汗不止,舌持淡,脉细敝,治用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十全大补)。

肠痈:其病程日久,腹痛缠绵;呼吸气短,语声低微,神倦无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腹部痈脓破溃,久不收口。治用八珍汤加陈皮山药生姜大枣、(即为参苓内托散)。

【类证鉴别】

老年气阴两虚证与老年气血两亏证:气阴两虚证与气血两亏证,两证在临床上均可见少气乏力,语声低微,食欲不振等证。但气阴两虚是气阴同病,则有明显的“阴虚生内热”之征象,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气血两亏则是气血同病,有明显的“血虚”症状,治宜气血双补。


少阴阴盛阳衰证
少阴阴盛格阳证(通脉四逆汤证)
少阴阴盛戴阳证(白通汤证)
少阴虚火犯咽证(猪肤汤证)
少阴客热咽痛证(桔梗汤)
少阴客寒咽痛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