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心悸怔忡,腰膝酸软。
副症: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副症具备两个以上。
(3)具备典型舌与脉。
(4)多有年高体衰或久病失调等因素。
【证候分析】
本候由年高体衰而致心阴不足,心阴不足,皆能使心失其所养,则见心悸怔忡;肾藏精,主命火,肾主骨生髄,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髄减骨弱,财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肾明不足,不能上宰于头,故头晕耳鸣;阴虚生内热,热蒸于里面见心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虚火内迫营阴,故使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法则】
滋养心肾。
【代表方剂】
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方药加减】
失眠:以心烦不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为其特点,兼有心悸健忘,腰腿酸软,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用六味地黄丸合补心丹。若盗汗甚者可加麻黄根、浮小麦、生龙骨、生牡蛎等。
健忘:健忘,失眠多萝,心悸不宁,头晕耳鸣,腰腿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用补心丹加菖蒲、远志。
汗证:其证以盜汗,间或自汗为其特点。伴有头晕耳鸣,健忘,虚烦不眠,心悸,腰膝软,午后潮热等症,治用麦味地贫汤。盜汗、自汗甚者,加浮小麦、牡牡蛎;
关格:其特点是虚里。脐旁动悸,左胸压痛或绞痛,伴有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舌质红少苔少津等症,此证多由患心病目久,或年老脏气巳衰而致,治宜左归丸^心悸不宁重者,酌加丹参、珍珠母、灵磁石等以助安神定悸之力。
【类证鉴别】
老年心阴虚证与老年心肾阴虚证:两者在临床症状上均可出现心悸、健忘、多梦等表现,而且皆有阴虚之象,如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等。但两证其病变部位、症状也有不同之处。心阴虚证病位在心,失眠一症不甚严重,而以多梦,心中烦热为其特点。心肾阴虚证的病变部位在心肾,见症还有腰膝软,头晕耳鸣等阴虚损之象。因此,于临床之中,详细审证,两者不难鉴别。
少阴兼表证
太阳邪陷脾虚胃实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太阳邪陷脾气不和证(桂枝加芍药汤证)
邪热瘀结肌肤证
毒热壅阻肌肤证
胃火炽盛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