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失眠多梦健忘。
副症:面白无华或萎黄,口唇淡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眩晕,自汗,
舌脉:舌质淡嫩,脉细弱,或脉细数无力,或促、结、代。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加典型舌脉。
(3)除大失血引起者外,本证一般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有气血损伤的病史。
【证候分析】
本证以心气亏虚,机能衰减和心血不足、心身失养为其基本病理改变。心气虚,鼓动乏力,心血虚,心失濡养,故心悸怔忡;
心气不足,宗气斡旋无力,则胸闷气短;
动则耗气,故活动后,诸症加重;
气血双虚,心神失养,则失眠多梦;
心气虚,不能摄敛心液,故自汗;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濡养脑窍,则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唇舌色淡、眩晕、健忘;
脉细弱,或细数无力,或促、结、代均系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
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代表方剂】
八珍汤。
【方药加减】
心悸:其特点是心悸怔忡伴而白无华或萎黄,眩晕,失眠,少气懒言,体倦神疲等。治用八珍汤,酌加桂枝、黄芪、山药、首乌、阿胶、麦冬、朱砂、龙骨、牡蛎等.
不寐:其持点是入睡困难,睡后多梦,伴有心悸健忘,体倦神疲,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眩晕。治用八珍汤,酌加阿胶、龙眼肉、枸杞子、首乌、菖蒲、远志、夜交藤、合欢花、朱茯神等,
健忘:其特点是健忘伴失眠多梦,眩晕,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脉细弱。治用八珍汤,酌加龙眼肉、首乌、桑椹子、阿胶、菖蒲等。
眩晕:其特点是眩犖伴有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悸气短,失眠健忘,神疲乏力。治用八珍汤,酌加菊花、龙眼肉、黄精、黄芪、升麻、首乌、桑椹子、枸杞等。
【类证鉴别】
心气虚证与心气血两虚证:二证均有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等临床表现。
但心气虚证,以心气不足,机能衰减为其基本病理改变,故临床以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动则尤甚为其主症,而无血虚,心神失养的见症。
心气血两虚证则以心气亏虚,机能低下和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两方面的变化为其基本病理改变,故临床除有心气虚的见症外,尚具备眩晕健忘,面白无华,唇舌色淡,失眠多梦等血虚,心神失养的临床表现。
心血虚证与心气血两虚证:二证均有失眠多梦,眩晕心悸,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等临床表现。心血虚证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为其主要病理改变,故以上述症状为其基本临床表现,而无心气亏虚,机能衰减的见症。心气血两虚证,除有上述心血虚的症状外,尚有神疲乏力、气短胸闷、少气懒言等心气不足的表现,故二症不难鉴别。
心脾两虚证与心气血两虚证:二证均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等气虚的见症和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的表现: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心脾两虚证是以心血虚和脾气虚为其基本病理改变,故除上述见症外,尚具备脾气虚,运化无力和统摄失司等病理表现,如纳呆,腹胀,便溏,食后胀甚,肌衄,妇女月经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断,或经少经闭等,而无心之机能衰减的症状。心气血两虚证除二者共有的临床表现外,尚具有胸闷气短,动辄尤甚等心气虚衰,机能低下的症状,但无脾失健运、统摄的病理表现。
心气阴两虚证与心气血两虚证:二证均可出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动辄尤甚,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心之机能低下和心神失养的临床表现.心气阴两虚证以心气亏虚,机能衰减和心阴不足,心失濡养,虚热内扰为其基本病现改变,故除有上述见症外,尚具备阴虚内热的临床表现,如心烦不宁,手足心热,甚则潮热盗汗,口干舌红少苔或舌淡而光剥等。心气血两虚证以心气虚,机能低下和心血亏、心神失养为其主要病理改变。故除具备二者共有的症状外,其心神失养的表现比较突出,如还可出现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唇舌色淡等,但无阴虚内热的表现。
肺热饮停证(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阴虚证
肾阴虚证
肾阳虚证
胃气虚证
胃阳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