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阳明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太阴阳明证

【临床表现】

主症:腹满疼痛拒按,不大便。

副症:发热,恶寒。

舌脉:舌淡或红,苔白或厚,脉沉实。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有太阳表证而误下的病史。

【证候分析】

本证因太阳表证误下,损伤脾气所致。但其人胃家本实,热邪传入太阴之经,然太阴之邪,已归阳明而入于腑,导致宿滞内阻,气机郁滞,故腹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

若表邪不解,则发热恶寒;

里有实邪故脉来沉实。

【治疗法则】

和络止痛、泻实和胃。

【代表方剂】

桂枝加大黄汤。

【方药加减】

表证不解,轻度气喘者,方用桂枝厚朴杏子汤。

表证不解,胸满,脉象短促者,方用桂枝去芍药汤。

表证不解,胸满,恶寒,脉微弱者: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若不因误下,表证而兼里有实邪宿食者,均可参照本条论治。

【类证鉴别】

太阳邪陷不和证与太阳邪陷脾虚胃实证:二者均由太阳病误下而成,都有腹满疼痛的症状。但太阳邪陷脾气不和证为误下致脾虚气血不和,其证屑虚,其特点为腹满时痛,喜温喜按。而太阳邪陷脾虚胃实证,则为误下致脾虚邪陷,腐秽有余,其证属实,其特点为腹部剧痛,按之甚。

阳明腑实证与太阳邪陷脾虚胃实证:二者均有阳明腑实之腹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等症。但阳明腑实证纯实无虚,腹满疼痛甚剧,且有潮热,谵语,手足汗出等特点,而太阳邪陷脾虚胃实证,则属虚中挟实,表里同病,腹满疼痛较前者为轻,且兼有表证,故不难鉴别。

【现代研究】

本方临床用于治疗急腹症腹膜炎;顽固性荨麻疹有大便秘结者;痢疾初起有表证,腹痛而里急后重者;治腹寒热不调而大痛。

(《伤寒论研究》)


热扰胸膈气滞证(栀子厚朴汤证)
肝郁化火证
热灼营阴证
太阳胃气上逆证(旋覆代赭汤证)
四逆汤证
肝火犯肺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