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扰胸膈气滞证(栀子厚朴汤证)

热扰胸膈气滞证

【临床表现】

主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副症:或有便秘。

舌脉:苔黄,脉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主症中任何一项加症及舌脉。

【证候分析】

伤寒下后,余热未尽邪热留于胸膈,故见心烦,邪热留于腹,故见腹满,邪热留于胃则见卧起不安。

【治疗法则】

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代表方剂】

栀子厚朴汤。

【方药加减】

胃脘痛: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泛酸嘈杂,嗳气频频,心烦懊侬,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数,可依本方与化肝煎(青皮 陈皮 芍药各6克 牡丹皮 栀子(炒) 泽泻(血见下部者用甘草代之)各4.5克 土贝母6~9克)、左金丸(黄连(一本作芩)六两(18g)、吴茱萸一两或半两(3g))化裁治之。

失眠:临床表现为心烦不眠,脘闷不适,舌红脉数等,可依本方与黄连温胆汤(黄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陈皮: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化裁治之。

【类证鉴别】

热扰胸脯气滞证与热扰胸膈证:二者皆有心烦,腹满,卧起不安,但前者以腹胀满为重,后者腹胀满较前者为轻,心烦懊侬烦热,反复颠倒较前者为重,故二者不难区别。

热扰胸膈证与热扰胸脯中寒证:二者均有心烦腹满,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后者心烦腹满较前者为轻,前者较后者为重,不同点后者一般有便溏而前者则无,二者不难区别。

【现代研究】

据远田裕政研究征明,本方的基本作用有改善血管内水份减少之功效,可抑制经皮肤和胃肠道排水之反应,提高肾脏排水之功效。局郁作用可改善心烦,腹满等作用。

(《汉方研究》1988年11月)


痰湿阻胞证
厥阴血虚寒厥证(当归四逆汤证)
厥阴上热下寒证
厥阴热迫大肠证(白头翁汤证)
厥阴肝寒犯胃证
津液亏损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