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验方

病例13.眩晕:钟某,女,49岁。初诊:1987年11月21日。主诉:视物昏花2年。病史:患者2年前绝经,此后逐渐出现视物昏花,伴眼干、不能久视。偶有头晕,无喷射性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现患者视物不清,头晕,目干,容易疲劳,失眠多梦,入睡困难,腰膝酸痛,耳鸣,舌红苔少,脉细弱。

诊断:眩晕。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养肝育阴,补肾填精。

方剂:养肝息风汤加减(自拟)。

处方:

杭菊15g,桑叶15g,白芍15g,生地黄9g,熟地黄9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石斛15g,潼蒺藜15g,玉竹15g,甘草6g,枸杞子12g,茯苓12g

上方服3剂,一日一剂。

调护:畅情志,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味。

二诊(1987年11月25日):服上方后,患者诉自觉气短,易疲倦,自汗出,舌红苔少,脉细弱。

处方:

泡参20g桑叶15g白芍15g生地黄9g

熟地黄9g女贞子15g杭菊15g玉竹15g

石斛15g枸杞子12g茯苓12g甘草6g

潼蒺藜15g怀山药15g

上方服5剂,一日一剂。

三诊(1987年12月6日):服上方后,患者气短症状稍缓解,视物昏花较前明显缓解,偶发口干、眼干,舌质红,苔少。

处方:

泡参20g桑叶15g生地黄9g熟地黄9g

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杭菊15g石斛15g

枸杞子12g茯苓12g甘草6g潼蒺藜15g

怀山药15g麦冬15g知母12g

上方服3剂,一日一剂。

编者按:杨老认为,此患者病程已数年,且症状出现于绝经之后,乃因肝肾阴虚所致。肝肾同源,病理上肝肾之间也常互相影响。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则视物昏花;肝肾阴虚,髓海失充,则健忘;肝肾阴虚,则不能濡养筋脉,出现腰膝酸软;阴虚内热,津液受损,则口干咽燥;虚火内扰,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皆为肝肾阴虚之象。杨老投以其自拟之养肝息风汤,方中菊花、桑叶甘苦微寒,用以平肝明目;制首乌、潼蒺藜培补肝肾;女贞子、墨旱莲均甘平微寒,能益肝补肾,兼清阴伤所致内热;白芍苦酸微寒,能柔肝缓急,防治肝阳上亢。后期根据患者气短的症状,加入了泡参和茯苓,使得脾气得健,达气阴双补之功。


面痛验方_成肇智
面痛验方_成肇智
面部浮肿验方_成肇智
面部红肿验方_成肇智
面部浮肿验方_成肇智
面部浮肿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