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二:热毒壅滞,营血不畅,瘀结肠中致急性肠痈(急性阑尾炎)脓尚未成案
郭某,男,28岁,干部,2010年4月3日初诊。
初诊:右侧少腹剧烈疼痛4日,大便不通3日。患者3月31日晚约8点半突然感到胃脘痞满,全腹疼痛,腹痛逐渐加重,至晚11点右侧少腹剧烈疼痛伴恶心欲吐,立即就诊北京市某医院急诊科,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要求立即手术。由于在北京独自出差不方便,且惧怕手术,故拒绝手术,当即输液1次(具体药物不详),疼痛缓解,4月1日返回运城。4月2日在社区门诊又输液1次(具体药物不详),但仍右下腹憋胀疼痛。4月3日早在妻子陪同下来我院请中医治疗。刻诊:右少腹回盲部如球状松软包块微隆起,憋胀疼痛,疼痛剧烈时右腿屈曲难伸,并引发满腹疼痛。按诊:回盲部松软包块,按之剧痛,扪之肌肤微热。身体消瘦(身高180cm,体重65kg),面色萎黄,胃脘痞满,3日未行大便。舌质红,苔中根黄腻,脉沉细弦。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
中医诊断:肠痈(脓尚未成)。
证属:热毒壅滞,营血不畅,瘀结肠中。
治法:清热逐瘀,和营散肿,缓急止痛。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芍药甘草汤。
处方:大黄10g(后入),丹皮10g,冬瓜仁30g(捣),桃仁12g(捣),生薏苡仁60g,败酱草30g,炒白芍30g,炙甘草15g,红藤30g,当归尾15g,广木香10g,延胡索12g。1剂,水煎服,日1剂。
4月6日二诊:一剂药后畅泻出黑秽粪便,腹痛顿减,憋胀尽去,右腿能伸,回盲部如球状包块消失,肌肤微热亦去。今日右下腹B超:未见异常。继以上方去大黄连服2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诸症消失,痊愈。
【按语】本案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建议外科手术治疗,中医辨证属肠痈,通过辨证论治服中药保守治疗一样能取得明显效果。我在临床遇到急、慢性阑尾炎,每多采用单纯中医治疗或与西医配合辅以西药抗生素静滴治疗。该案刻诊症见右少腹回盲部如球状松软包块微隆起,憋胀疼痛、按之剧痛,扪之肌肤微热,间断剧痛时右腿曲而难伸,引发满腹疼痛,细询大便3日未行。临床从右少腹回盲部如球状松软包块微隆起,肌肤微热,憋胀疼痛、按之剧痛,大便不通3日,说明为热毒与营血瘀结于肠中,属肠痈脓尚未成,故用《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加当归尾,泄下肠痈热毒,消散营血瘀结。为防肠痈迅速化脓,故合《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去辛热之附子加红藤,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以防化脓。再因痛甚时腿曲难伸,故再合《伤寒论.治肢脚挛急的芍药甘草汤,缓拘挛,止急痛;因尚有气滞血瘀引起的憋胀疼痛,故加辛温之木香、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使患者初诊1剂药大便畅泻出黑秽粪便后,腹痛顿减,憋胀尽去,右腿能伸,回盲部如球状包块消失,肌肤微热亦去,故二诊时原方去通腑之大黄继服,以清热解毒,消痈散肿,行气活血,缓急止痛,2剂痊愈。
呕吐验方_成肇智
呕吐验方_成肇智
呕吐验方_成肇智
纳呆验方_成肇智
纳呆验方_成肇智
纳呆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