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姜竹茹10g,枳壳15g,陈皮10g,姜半夏12g,川厚朴10g,酸枣仁25g,绿梅花20g,杭白芍30g,炒黄连3g,石斛15g,谷芽25g。
【功效】利胆和胃,调畅气机。
【主治】痞满,属胃胆不和,升降失司,气机不调者。症见胃脘胀满不适,食后胀满加重,不易消化,晨起口干苦,喜饮;舌质暗、苔腻微黄,脉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徐老认为,本病以虚实互见为多,所以消补兼施当为常用。
【验案】李某,女,54岁,2010年4月27日初诊。
患者胃脘胀满不适,食后加重,空腹时亦感不适,晨起口干苦,喜饮,下午有烧心感,纳食尚可,食后不易消化,二便调,夜寐欠佳,多梦,月事已绝。自2004年开始,因胆总管结石曾行3次手术,今行CT检查未见结石病灶。胃镜检查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舌质暗淡、苔腻微黄,脉弦。考之此系胃胆不和、升降失司、气机不调之象,拟予利胆和胃、调畅气机为治。
处方:姜竹茹10g,枳壳15g,陈皮10g,姜半夏12g,川厚朴10g,酸枣仁25g,绿梅花20g,杭白芍30g,炒黄连3g,石斛15g,谷芽25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前药,诸症悉减,胃脘胀满明显减轻,饮食增进,二便调,睡眠亦有所改善。舌质暗、苔薄黄,脉弦缓。效不更方,守前方加减继服,嘱其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处方:姜竹茹10g,枳壳12g,陈皮10g,姜半夏12g,川厚朴10g,酸枣仁25g,绿梅花20g,合欢皮20g,炒黄连3g,石斛15g,谷芽25g。15剂。
上述验案中患者虽见有胃脘胀满不适、食后不易消化等脾胃虚弱、气行不畅之征,然其晨起口中干苦、时有烧心、脉来弦数,显是郁热伤阴之象,若徒予辛开苦降之法,恐伤津耗液,疗效不佳,遂仿叶氏治痞之例,于黄连温胆汤辛开苦降之中佐以白芍、石斛等甘酸养阴之品,以助其阴、补其偏,药后诸症显减。故临床用药须灵机应变,若泥于成法,则无病可医。
〔徐经世,杏林拾穗——徐经世临证经验集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79-80
睾丸胀痛验方_李今庸
验方_李今庸
验方_李今庸
不育症验方_李今庸
感冒验方_刘志明
验方_刘志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