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柴胡12g,党参12g,半夏9g,甘草9g,黄芪9g,白芍12g,当归12g,栀子12g,连翘12g,生黄芪18g。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主治】胁痛,属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者。症见胁痛,压之其痛不甚,口干、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刘老认为,肝郁日久,易于化火,火热伤阴,肝阴不足,血不养肝,肝失疏泄则易怒难眠;肝胆之热上冲,则口干、口苦;肝热故小便黄。下述病案中,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清肝胆郁热,并疏泄气机;白芍、当归养血滋阴柔肝;栀子、连翘清热解毒;黄芪益气扶正;丹参、郁金、川楝子活血、行气、通络止痛。辨证方药亦有所差异,然其病机总不离湿热之邪留恋。治疗时亦应根据湿热轻重予以区别对待。
【验案】王某,男,38岁,1的3年12月8日初诊。
右胁疼痛2周。患者自觉右胁疼痛2周,其痛持续不休,兼伴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小便色黄,故来就诊。就诊时见:胁痛,以右侧明显,压之其痛不甚;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纳差,眠可,小便色黄,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谷丙转氨酶150U/L;三酰甘油166mg/dL;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诊断:胁痛。
中医辨证:肝郁气滞,湿热内蕴。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党参12g,半夏9g,甘草9g,黄芩9g,白芍12g,当归12g,栀子12g,连翘12g,生黄芪18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12月15日二诊:患者诉近H劳累后感觉肝区疼痛并伴大汗出,余无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弦。谷丙转氨酶下降到86U/L;HBsAg阳性;抗HBcAb阳性;处方:上方加枳壳12g、丹参9g、郁金9g,7剂。
12月23日三诊:生气及劳累后仍感肝区疼痛,余无不适;谷丙转氨酶50U/L;黄疸指数0.8U,原方加川楝子9g。7剂。
12月30日四诊:服药20剂,诸症消失;谷丙转氨酶44U/L。
〔刘如秀.刘志明医案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7-278〕
乏力验方_成肇智
乏力验方_成肇智
乏力验方_成肇智
乏力验方_成肇智
神疲验方_成肇智
神疲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