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验方

【组成】天麻10g(另包,蒸兑),钩藤12g,白蒺藜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法半夏10g,茯苓15g,泽泻15g,白术10g,葛根15g,丹参15g,炒酸枣仁10g,山楂30g。

【功效】平肝息风,化痰通络。

【主治】眩晕,辨证属肝风上扰、痰瘀阻络型。症见头晕,如坐舟车,头部转摇不能,头胀痛或重,恶心呕吐,或伴耳鸣、重听,心烦,寐差等,舌暗,苔白,脉弦滑。临床多见于颈椎病、后循环缺血、脑动脉硬化症、梅尼埃病等所致眩晕。

【用法】水煎,日2次温服,每日1剂。

【经验】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谓“无痰不作眩”,故通常认为眩晕以肝风上扰、痰浊中阻为主要病机。但刘老从临床实践中得出,仅从风、痰论治,其效欠佳,而患者常有面色晦暗、舌暗等证候,加用活血化瘀药后疗效明显提高,因而推知瘀血阻络亦是主要病机。故临床以息肝风、化痰浊、通血脉为治。因肝性条达,其体阴而用阳,其为病易形成阳热在上、郁滞、阳亢之证,故方中平息肝风,采用凉肝、疏肝、镇肝三法。方中天麻平肝息风,钩藤凉肝定风,共为君药;白蒺藜疏肝息风,生龙骨、生牡蛎潜镇息风,法半夏燥湿化痰,泽泻、茯苓渗利痰湿,共为臣药;白术运脾化湿,丹参、葛根、山楂活血通络,炒酸枣仁养血安神,共为佐药;其中酸枣仁之用,一以养心細民,一以安神镇静,因刘老认为,眩晕、头痛诸症均与神志不宁有关,治疗宜形神共调,故在方中常配人此药,可增定眩、止痛之力。加减应用:肩颈胀痛者,加威灵仙、姜黄;头胀痛甚,伴高血压者,加杜仲、川芎;耳鸣不适者,加蝉衣、柴胡;急躁易怒、口苦者,加黄芩;便溏者,去酸枣仁,加山楂、炒麦芽;人睡困难,多梦者,加夜交藤、三七。

〔卜献春,刘芳,刘祖贻临证精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32〕


胃肠神经官能症验方_何任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张琪
验方_周仲瑛
验方_周仲瑛
慢性糜烂性胃炎验方_周仲瑛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周仲瑛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