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葛根25g,姜竹茹10g,焦白术15g,化橘红10g,姜半夏12g,远志10g,酸枣仁30g,合欢皮20g,天麻15g,煅磁石30g,川芎10g,谷芽25g。
【功效】化痰醒脾,平衡阴阳。
【主治】头痛,辨证属脾失健运,阴阳失调。症见头痛,面部乍红,动则汗出,舌暗淡,苔薄,脉虚弦。
【用法】水煎,日2次温服,每日1剂。
【经验】徐老根据太阴头痛的临床分析,认为其所产生的痰浊、湿热、气虚等病理变化均责之于脾。因脾为湿土,主司运化,为生痰之源,乃后天之本。其经脉虽不上行于头,而一旦被痰浊、湿热所困,或中气虚损,或脾阳不足,均可引起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或气血流行不畅而导致头痛。因此这种头痛可称为太阴头痛。故采用化痰醒脾、调和气血法,方取葛根、竹茹、二陈加味为用。方中用葛根升清降浊,启发脾机;姜竹茹、化橘红、姜半夏、焦白术、谷芽燥湿化痰,和胃调中;天麻、川芎、合欢皮治血祛风、解痉止痛;酸枣仁、煅磁石宁心安神。
【验案】温某,60岁,2003年7月17日初诊。
患者形体素弱,卫表不固,易于外感。平时情绪不遂,睡眠不稳,大便稀溏,不时头痛,面部乍红,动则汗出,舌质暗淡、苔薄滑。脉象虚弦,综合脉症乃脾失健运,阴阳失调,虚阳上浮所致,证属{“太阴头痛”。拟予化痰醒脾、平衡阴阳法为用。用上方10剂。
8月3H二诊:药后症减,睡眠、饮食均见改善。唯面部乍红,肢冷自汗依存,舌脉相应,故改用调和营卫、潜阳和阴之剂以治之。桂枝尖6g,杭白芍2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葛根25g,绿梅花20g,远志(去心)10g,酸枣仁25g,天麻15g,川芎10g,姜竹茹10g,甘草5g。10剂。
8月24日三诊:经诊2次,服药20剂,面部乍红转好,诸症虽减,仍不稳定。拟用健脾和中、调和气血之剂继以图之。煨葛
阌菡大评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
根25g,桂枝尖6g,杭白芍20g,绿梅花20g,酸枣仁25g,天麻15g,川芎10g,白芷10g,石楠叶10g,姜竹茹10g,甘草5g。10剂。
2004年4月16日四诊:自述上方间断服用30余剂,时过半年诸症转好,头痛痊愈。唯脾胃不和,运化少力,矢气偏多。舌淡苔薄,脉虚缓。原方去石楠叶、川芎、白芷。加白术15g、枳壳12g、诃子15g健脾和胃以收功。
〔徐经世.徐经世内科临证精华[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29-130〕
慢性结肠炎验方_方和谦
克罗恩病验方_方和谦
慢性结肠炎验方_邓铁涛
腹泻验方_朱良春
慢性结肠炎验方_李玉奇
腹泻验方_李振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