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补气
【性味归经】
性味:化橘红味苦、辛,性温。
1、《本经逢原》:“甘、辛,无毒。”
2、《岭南采药录》:“味苦、辛,性温、平。”
3、南药《中草药学》:“入脾、肺经。”
归经:归肺、脾经。气香燥散。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化橘红有燥湿化痰,理气消食。
主治:咳喘痰多,胸膈痞闷,食积 呕吐,嗳气 呃逆, 脘腹胀痛。
1、《本经逢原》:"下气消痰。"
2、《药性考》:"性烈燥湿,化痰止咳,利膈宽胸,能散聩气。"
3、《纲目拾遗》:"治痰症,消油腻谷食积,醒酒,宽中,解 蟹毒。"
4、《本草用法研究》:"能祛风寒,化痰湿,止 咳嗽。"
5、南药《中草药学》:"主治风寒 咳嗽多痰,胸膈胀闷,食积 呕吐,噫气。"
【药理作用】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化橘红有效成分柠檬烯有显著祛痰止咳作用。
2、抗氧化作用
化橘红水提取液有抑制小鼠肝脏(在体和离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经O2-诱导的透明质酸解聚作用。
3、抗炎作用
柚皮苷腹腔注射可减轻小鼠甲醛性足跖肿胀。柚皮苷静脉注射可抑制微血管增渗素引起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4、其他作用
化橘红所含黄酮类具有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相似的作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悬浮的稳定性及增快血流等。芳樟醇口服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用法参考】
燥湿化痰化橘红气香味苦,性偏温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故常用于咳喘痰多、胸膈痞闷等证。
凡 寒痰、湿痰所致咳喘痰多,胸膈痞闷者,可与 半夏、 苏子、 杏仁、川贝等相伍,以增化痰平喘止咳之力;
若 咳嗽痰多, 口渴咽干者,则宜与 瓜蒌、 知母、 款冬花等同用,以增润肺化痰止咳之效。
理气消食化橘红味苦而辛,有理气宽中,消食化滞之功,故常用于食积 呕吐、嗳气 呃逆、 脘腹胀痛等证。凡食积不化,腹胀呕逆者,可与 山楂、 神曲、 枳壳等相伍,以消食化滞;
若妇女妊娠呕恶,口淡乏味者,宜与 白术、苏叶、 生姜等同用,以健脾和胃止呕;
若噎膈反胃,饮食不下者,须与 郁金、 砂仁等相伍,以理气宽胃快膈。
【注意事项】
气虚、阴虚及燥咳痰少者慎服。
1、《百草镜》:“其性峻削,能伐生气,消痰虽捷,破气损人,不宜轻用。”
2、《纲目拾遗》:“气虚者忌服。”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附方】
1、治痰喘。化橘红、 半夏各15g,川贝9g。共研细末。每服6g,开水送下。(《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治支气管炎。过江龙30g,化橘红15g, 杏仁9g。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