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黄连2g,厚朴10g,藿香10g,焦白术10g,山药15g,蝉蜕3g,炒防风6g,陈皮6g,香橼10g,五灵脂6g,龙葵10g,益智仁10g,高良姜3g,白芍15g,白花蛇舌草15g,炙甘草5g。
【功效】清化湿热,抑肝扶脾,理气和中。
【主治】胰腺癌根治术后上腹痛,属肝郁脾虚,湿热阻滞者。症见上腹痞胀不适,时有隐痛,畏寒肢冷,午后低热,神倦乏力,食欲不振,夜寐欠佳,大便溏泄,舌质暗红,舌苔薄腻、黄白相兼,脉小弦而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另配合三七粉,每次1g,每日2次,冲服。
【经验】中阳不振,湿浊内生,脾运不佳,气机不畅,发为本病。复因根治手术与化疗,导致正气受戕,进一步加重气滞血瘀,肝脾失调。本病病位在中焦脾胃。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脾气(阳)虚弱为本,湿热气滞血瘀为标,治当标本兼治,以温阳健脾、清化湿热、理气活血为法。温阳祛寒应避大辛大热之桂、附,而选用温脾暖胃、散寒止痛之高良姜、益智仁,二药温而不燥,与焦白术、山药同用,还可增强补气健脾温中之功;黄连清热燥湿;
厚朴理气燥湿;
藿香芳香化湿、醒脾开胃;
焦白术、山药益气健脾,配陈皮、香橼理气和胃;
五灵脂、三七、龙葵、白花蛇舌草活血止痛,还有清热解毒、抗肿瘤的作用;
白芍、炙甘草抑肝和中、缓急止痛;蝉蜕、
炒防风祛风胜湿,兼抗过敏。诸药合用,共奏清化湿热、抑肝扶脾、理气和中之功。
徐老认为,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在辨证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还常选用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之三七粉、六神丸等,以对抗肿瘤,预防复发。三七粉每次1~2g;六神丸每次5~10粒,每日1~2次,诏时要注意用量,防损伤脾胃。而且徐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还摸索出判断预后的简易诊法。即肿瘤患者原本脉平,如突然转数,为病情加重,病灶有转移之象,当提高警惕;如脉持续呈数象而不缓解,并伴低热、痛增,则预后多不良。
【验案】患者,男,59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患者属过敏体质,手掌皮肤易起水疱,不嗜烟酒。2002年2月因上腹胀、隐痛就诊,胃镜示:浅表萎缩性胃炎。门诊服药治疗,疗效欠佳,于2003年4月经检查确诊为胰腺癌,行胰腺癌根治术(胰尾、脾切除),术后化疗8次,出现肝功能损害。现症见:上腹痞胀不适,时有隐痛,畏寒肢冷,午后低热,神倦乏力,食欲不振,夜寐欠佳,大便溏泄,每日1~2次,舌质暗红,苔薄腻、黄白相兼,脉小弦而数。证属肝郁脾虚,湿热阻滞,予上述经验方治疗。另:三七粉lg,每日2次,冲服。
4月22日二诊:午后低热已退,便泄未作,脘腹痞胀隐痛未除,畏寒神倦,时有嗳气,苔脉如前。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治以原方加刀豆壳20g,木蝴蝶6g,佩兰10g,青蒿10g。
5月10日三诊:发热未见,畏寒好转,上腹偏左痞胀隐痛,神倦乏力,大便成形,每日1次,舌质微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小弦而数,辨证属术后正虚邪恋。处方:黄连2g,厚朴10g,藿香10g,焦白术10g,炒防风6g,青蒿10g,白芍15g,炙甘草3g,香橼10g,益智仁10g,建曲15g,内花蛇古草15g,海金沙12g,谷芽15g,麦芽15g。另:三七粉lg,每F12次,冲服;六神丸10粒,每日2次,口服。
6月3日四诊:脘腹疼痛缓解,神倦乏力,易汗,大便偏干,舌红、苔薄黄,脉小数。因胰附属于脾,行胰全切术后,脾气脾阴不足,郁热未清,气血不畅,故治拟健脾养阴、清热和中为法。处方:太子参12g,山药15g,黄精10g,五味子3g,白芍15g,黄连1.5g,鸡内金10g,半枝莲15g,草河车10g,野料豆15g,谷芽30g,百合20g,炙甘草5g。另:三七粉原法继服,六神丸改为每日服用1次。患者诸症好转,病情稳定。
〔汤波良.现代名中医函诊选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60〕
支气管扩张验方_何任
验方_何任
验方_何任
验方_何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方_张琪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方_张琪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