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胁下隐隐灼痛,绵绵不已,痛喜揉按,遇劳加重,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头晕目眩,或两目干涩,舌红绛,苔少或剥蚀,脉弦细而数。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肝郁化火伤阴,或肾阴虚损及肝阴,肝阴不足,肝络失养所致。本型胁痛为虚证,与上三型属实者明显不同。
其临床表现以胁下隐隐灼痛不休、喜揉按、遇劳加重为主症,常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舌红少津等阴虚内热之象。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热证,虚证,阳证。病机:肝阴不足,虚热内生,肝络失养。
【治法】滋阴柔肝,行气疏肝。
本型胁痛源于肝阴亏虚,因此,滋养肝阴以缓和肝络拘急为首要治则;胁痛亦与肝失疏泄有关,故辅以行气疏肝。
【方剂】以加味一贯煎为主方:
【组成】生地黄15g,枸杞子12g,沙参12g,麦冬10g,当归10g,川楝子10g,白芍15g,女贞子15g,玫瑰花10g,绿萼梅10g。
水煎服。
方中生地黄、枸杞子滋养肝阴,为主药r沙参、麦冬养阴清热,白芍、女贞子滋阴柔肝,为辅药;川楝子、玫瑰花、绿萼梅行气疏肝,当归养血活血以通络,并为佐使药。
若虚热扰神,心烦失眠,加栀子10g,酸枣仁12g,夜交藤30g;
兼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加钩藤12g(后下),决明子12g,蒺藜10g。
****验方成药
田基黄、茵陈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湿热型。
延胡索9g,郁金9g,香附10g,共研细末,每次4-5g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适用于气郁型。
大黄蠊虫丸,每次送服3-6g,每日2次。适用于血瘀型。
云芝肝泰冲剂,温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3次。适用于虚证。
针灸疗法
体针:支沟、肝俞、丘墟透照海,用泻法。肝郁型,加太冲;血瘀型,加期门;湿热型,加阳陵泉、三阴交;阴虚型,加泻行间,补复溜、肾俞。每日1次。
耳针:取肝、胆、脾、胃,配神门、皮质下。针双侧穴,中等刺激,每次选用4-6穴,每日1次。
梅花针:叩刺痛处,加拔火罐。每日1次。适用于血瘀型。
&&&&
闭经验方_周仲瑛
闭经验方_周仲瑛
闭经验方_班秀文
闭经验方_班秀文
闭经验方_班秀文
闭经验方_夏桂成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