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足跟肿胀冷痛,反复发作,遇寒或阴雨天加重,得温痛减,或伴下肢其他关节疼痛、麻木,形寒肢冷,身重体困,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受凉涉水,寒湿之邪从足底侵入而局部经络痹阻所致。本型与上型同属实证,但病邪有寒湿和瘀血之异。本型乃寒湿之邪痹阻经络、留滞筋骨所致,因此,其临床特点,
一是足跟肿胀冷痛,遇寒或阴雨天加剧,得温痛减,或伴其他关节肿痛;
二是兼见寒湿困阻全身之象,如恶寒肢冷、肢体沉重麻木、苔白腻、脉濡缓之类。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寒证,实证,阴证。病机:寒湿外侵,足络痹阻,筋骨不利。
【治法】散寒除湿,活络舒筋。
本型跟痛起于寒湿阻滞足部筋脉,因此,散寒除湿以治其本,邪去则脉络自通;其次,活络舒筋以治其标,筋脉运动正常而痛止。
【方剂】以加减三痹汤为主方:
【组成】独活12g,细辛6g,秦艽10g,续断12g,杜仲10g,川牛膝12g,熟地黄12g,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千年健12g。
水煎服。
本方独活、细辛散寒除湿,为主药;秦艽、木瓜、千年健助主药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为辅药;熟地黄、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柔筋,续断、杜仲、川牛膝补肝肾以壮筋骨,共为佐使药。
寒邪重,加制川乌10g(先煎),桂枝10g,松节10g;
湿邪重,加苍术10g,防己10g,萆薢12g;
兼痰浊,足跟肿硬麻木,加茯苓15g,制南星10g,白芥子12g;
兼血瘀,足跟刺痛拒按,加土鳖虫6g,白花蛇10g,没药6g;
寒邪化热,足跟红肿灼热,舌红苔黄,加忍冬藤30g,络石藤15g,豨莶草15g。
****验方成药
健骨丸,每次口服6-10g,每日2次。适用于肾虚型。
地龙汤:地龙、肉桂、苏木、桃仁各6g,麻黄4g,黄柏、当归、甘草各9g,水煎,饭前服,每日1剂。适用于血瘀型。
小活络丸,水泛丸,每次6-9g,蜜丸,每丸重3g,每次1-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寒湿型。
伤筋药水,将药水少许倒于掌心,擦患处10-15分钟,每天1-2次。适用于外伤所致的气血瘀滞型。
针灸疗法
体针:取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解溪、太溪等穴,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针后可加灸。不适用于骨折、脱位、筋断等病。
耳针:取相应压痛点、皮质下、神门、肾上腺等,中、强刺激,留针1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
便秘验方_李今庸
便秘验方_李今庸
便秘验方_段富津
便秘验方_段富津
便秘验方_段富津
便秘验方_段富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