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久痢不愈,甚者滑脱不禁,大便清稀带黏液或脓血,腹痛绵绵,喜暖喜按,腹胀肠鸣,面白神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久痢不止或过用寒凉攻下药物,阳气受伤,或素体阳虚之人寒湿内侵所致。因此,本型以虚证为主,
其辨证要点有三:一是久痢不愈,泻下清稀夹带黏液、脓血,甚者滑脱不禁;
二是伴有脾虚、肾虚症状,如食少纳呆、腹胀肠鸣、腰膝酸软等;
三是一般阳虚见症,如腹痛绵绵、喜暖喜按、畏寒肢冷、面白神疲、舌淡、脉沉细等。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寒证,虚证,阴证。病机:脾肾阳虚,肠道虚寒,气机下陷而津血失摄。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痢。
本型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故温补脾肾之阳是治病求本之法;泄泻滑脱不禁乃气陷不固之象,故当涩肠止痢以治其标。
【方剂】以加减真人养脏汤为主方:
【组成】肉桂5g(煽服),人参5g,白术12g,木香6g,白芍10g,当归10g,炙甘草6g,肉豆蔻6g,诃子10g,制附子10g,炮姜6g。
水煎服。
本方肉桂、附子温补脾肾,为主药;人参、白术、炮姜、甘草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辅药;白芍、当归补血活血,木香行气导滞,共为佐药;肉豆蔻、诃子涩肠止泻固脱,为使药。
若气坠脱肛或年老久泻久痢,加黄芪15g,升麻6g,葛根12g;
若大便脓血,滑脱不禁,加赤石脂15g,禹余粮15g,罂粟壳10g;
兼湿热,舌红干,里急后重,加黄连3g,苦参10g,地榆10g。
****验方成药
马齿苋100g,水煎代茶饮,每日1-2剂。适用于湿热型。
草果、白果、党参各9g,干姜、木香各6g,炙甘草4.5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脾虚湿困型。
茯苓15g,乌梅、败酱草、白芍、太子参、葛根各12g,木香、枳实、当归、白术各10g,黄连、炙甘草各6g,水煎服。每曰1剂。适用于肠道瘀滞型。
白术、茯苓、山楂各15g,补骨脂、神曲、泽泻各12g,党参、白扁豆、五味子、诃子、肉豆蔻各10g,吴茱萸、砂仁、木香、炙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阳虚型。
香连丸,每次口服6g,每日2次。适用于湿热型。-
白头翁、地榆、黄柏、儿茶(包煎)各16g,加水500ml,煎取150ml,保持药温在28°C-35°C,保留灌肠,每晚1次,病重者早晚各1次,15天为1疗程。适用于湿热型。
针灸疗法
体针:湿热型,取曲池、天枢、足三里;瘀滯型,取肝俞、期门、内关;脾虚湿困型,取脾俞、中脘、三阴交;脾肾阳虚型,取脾俞、肾俞、关元。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
艾灸:取神阙、关元、气海、脾俞、肾俞、大肠俞、胃俞、足三里等穴,每次选2-3穴,用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适用于除湿热型外的各型。
耳针:取大肠、脾、交感、皮质下、直肠下段、小肠,每次选用2-4穴,针单侧或双侧,每日1次,亦可埋针。
&&&&
紫斑验方_李今庸
紫斑验方_李今庸
紫斑验方_李今庸
过敏性紫癜验方_段富津
多汗验方_王琦
糖尿病验方_王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