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便后直肠脱出,色暗红或红肿、糜烂、渗液,肛门灼热、坠痛,便秘或便黏液脓血,烦躁口苦,胸闷纳呆,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嗜食膏粱厚味或酗酒,湿热内蕴,下迫肛肠所致。本型属实证,与上二型虚证比较,临床辨证要点有三:
一是患者身体较壮实,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二是常于便后脱肛,脱出物红肿热痛、糜烂、渗液,伴便秘或便黏液脓血,里急后重;
三是见一般湿热内盛之象,如口腻口苦、胸闷纳呆、小便短黄或淋沥涩痛、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等。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热证,实证,阳证。病机:湿热蕴结大肠,气滞便难,用力努责而脱肛。
【治法】清除大肠湿热,行气通便。
本型脱肛起因于肠道湿热蕴结,故清除大肠湿热为治本之法;气滞便难导滞直肠脱垂,故佐以行气通便,大便畅通则脱肛不作。
【方剂】以加减约营煎为主方:
【组成】黄芩10g,生地黄15g,赤芍12g,地榆12g,槐花10g,乌梅10g,炒荆芥10g,甘草6g,黄连6g,制大黄6g,枳壳10g。
水煎服。
本方黄芩、黄连清除肠道湿热,为主药;生地黄、赤芍清热凉血,地榆、槐花凉血解毒,共为辅药;大黄、枳壳行气通便,乌梅酸收固肠,并为佐药;炒荆芥升提兼止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若湿热重,加龙胆草10g,黄柏10g,苍术10g;
兼脾气虚陷,加黄芪15g,升麻6g,柴胡6g;
若血瘀明显,脱出物色紫暗,肛门痛甚,加丹参15g,红花6g,莪术10g。
****验方成药
黄芪30g,枳壳、益母草各15g,金櫻子10g,诃子6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气虚型。
砂仁3g研末,猪肾1个洗净切片,加油盐调料少许拌匀,蒸熟服之,每日1次。适用于阳虚型。
蛤硝散:蛤壳、芒硝各12g,熊胆、冰片各3g,加水500ml,煎汤外洗局部,每日1-2次。适用于湿热型。
金银花、黄柏、苦参各30g,五倍子、乌梅各20g,白肌12g,加水3000ml,煎至2500ml,乘热熏肛,候冷洗肛,早晚各1次。适用于各型。
针灸疗法
体针:取长强、百会、足三里、气海、关元、承山等穴,强刺激,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电针:针腰俞、八髎及肛门周围穴位,通电后有肛门上提感。
&&&&
血管神经性头痛验方_刘祖贻
巅顶头痛验方_李今庸
后头痛验方_李今庸
偏头痛验方_李今庸
头胀痛验方_李今庸
头部闷痛验方_李今庸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