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验方

【基本资料】

刘某,女,时年47岁,2016年10月3初诊。

发病过程:左侧头痛反复发作3年,近3月发作次数明显增加,每天发作3-5次不等,发作时阵发性剧痛,面肌抽搐,流泪和流涎,每次疼痛持续数小时。经医院诊断治疗,时好时发,情绪低下。

【首诊证候】

症见:就诊时左手扶面,诉左侧头掣痛,流涎和流泪,面赤,目红,呻吟不止。观其病状:位置固定,痛处掣痛抽搐,面赤目红,舌红边有瘀点,脉弦而数。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头痛。

证型:瘀血阻滞,风痰阻络。

治法:活血祛风、涤痰通络、止痛。

处方:方用奇效头痛散加味

川芎15克,天麻10克,蜈蚣2条,细辛10克,白芷10克,田七10克,葛根30克,赤白芍各20克,牡丹皮15克,5剂,日一剂,水煎内服。

嘱其生活保健:饮食有节,起居有恒,调畅情志。

【随诊过程】

二诊:2018年8月22重返就诊

诉自2016年10月3日服药5剂后病全愈,时至今天未见复发,要求抓原方备用。

处方:川芎15克、天麻10克、蜈蚣2条、细辛10克、白芷10克、田七10克、葛根30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牡丹皮15克,五剂,复发时水煎内服。

按语:

本例属于瘀血阻滞,风痰阻络而头痛,瘀血阻滞,风痰客于经络,痰阻血瘀,气滞血凝,阻遏经络,而致“不通则痛”。

况瘀化火而面赤目红,瘀血阻滞而痛处固定,舌红边紫,脉弦数。

应用奇效头痛散加重葛根,加入赤芍、丹皮以凉血通瘀,有时效如桴鼓。

方中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神农本草经》说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本草纲目》说川芎“为血中气药,气行血调,其痛立止”。李杲曰:“头痛须用川芎。”川芎散、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均以川芎为君药,本方亦然。天麻质润不燥,能平肝息风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本草汇言》曰:“白芷上行头目……头风头痛,皆能治之。”细辛祛风散寒止痛。《神农本草经》说细辛治“头痛脑动”,《本草新编》说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李东垣说:“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主张头痛用风药为主。方中川芎、白芷、细辛皆是芳香升清降浊之品,均为治头痛名药。葛根之功,解肌升阳,能扩张脑血管,且能缓解肌肉痉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葛根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循环及侧支循环。白芍养血平肝,缓急止痛。田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加入赤芍丹皮以凉血通瘀,特别是赤芍丹皮同时应用,增加凉血降火之力。全方共奏祛风活血,凉血通瘀,通络止痛之功。

偏头痛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巅顶之上,唯风可及,外感风寒之邪,循经上犯巅顶清窍引起本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升。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瘀,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当然,偏头痛中医治疗也必须辨证论治,根据病情属于气滞血瘀、痰浊中阻、属于肝郁气滞或属于气血亏损或肾精不足的,按照辨证结果,以病因病机论治,本例属于风痰客于经络,痰阻血瘀,奇效头痛散加味治疗,症治相符,效果满意。


慢性前列腺炎验方_王琦
非淋病性尿道炎验方_王琦
过敏性鼻炎验方_王霞芳
非酒精性脂肪肝验方_危北海
免疫性肝炎验方_危北海
反流性食管炎验方_赵荣莱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