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辛温解表
【性味归经】
性味:紫苏叶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紫苏叶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主治:用于风寒表证,脾胃气滞,胸闷, 呕吐,妊娠 呕吐。
【药理作用】
中药苏叶煎剂有缓和的解热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紫苏叶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紫苏能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紫苏油可使血糖上升。
1、调节免疫功能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解热作用
4、平喘作用
5、升血糖作用
6、止血作用
7、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
8、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
9、抗凝血作用
【用法参考】
1、中药紫苏辛温芳香,能理气宽中,和胃止呕。用治胸闷、 呕吐之证,偏寒者,可与 藿香 配伍;偏热者,可与 黄连 配伍;兼 痰湿者,可与 半夏、 厚朴等 配伍。
2、中药紫苏既能发散风寒,又能开宣肺气。用于风寒感冒,常与 防风、 生姜等同用;若兼 咳嗽者,常与 杏仁、 前胡等 配伍,共奏宣肺发表,散寒止咳之效,如杏苏散。若表寒兼气滞胸闷者,常与 香附子、 陈皮等 配伍,如香苏散。
3、中药紫苏且能行气宽中,止呕安胎。用治妊娠 呕吐,胎动不安等证,常与 砂仁、 生姜等 配伍。此外,紫苏亦用于鱼 蟹中毒的 腹痛吐泻,配 生姜煎汁频服即可。
【用量参考】
3-10克。
【化学成分】
紫苏叶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紫苏醛、左旋柠檬烯及少量a-蒎烯等。
【临床研究】
用苏叶与少量 生姜治疗支气管炎,按10:1的比例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100ml/次,10天为1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3天,效果良好(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2):16)。
②以苏前芦鱼汤(苏叶、 前胡、 白僵蚕各5~9g, 芦根、 鱼腥草各9~10g, 桔梗3~6g),辨证加减,治疗小儿 咳嗽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实用中医药杂志,1991,(3):18)。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