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

【功效分类】

温里

【中药毒性】

有小毒

【性味归经】

性味:硝石味苦、咸,性温。有小毒。

1、《本经》:“味苦,寒。”

2、《别录》:“辛,大寒,无毒。”

3、《药性论》:“味咸,有小毒。”

4、《纲目》:“辛、苦,微咸,而大温。”

归经:归心、脾经。

【功效主治】

1、《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功效:温里中药硝石有辟秽涤浊,攻坚破积,利水泻实,解毒消肿。

主治:暑日伤冷,寒热吐泻,瘕瘕痞块,颈项瘰疬,瘀血 腹痛,黄疸黑疸,沙石淋痛,头痛,喉痹,目赤,疮疡肿毒。

1、《本经》:“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2、《别录》:“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 消渴,利小便及瘘蚀疮。”

3、《雷公炮炙论》:“头痛者,以硝石作末,纳鼻中。”

4、《药性论》:“主项下瘰疬,泻得根出,破血,破积,散坚结,治腹胀。”

5、《日华子》:“含之治喉闭。”

6、《本草蒙筌》:“润燥软坚,泻实。”

7、《纲目》:“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五种淋疾,女劳黑疸,心肠绞痛,赤眼,头痛,牙痛。”

【药理作用】

硝石散剂口服,有明显利尿作用。外用可调节局部渗透压,也可通过疮面吸收补入体内一定的钾。

【用法参考】

1、辟秽涤浊,攻坚破积,利水泻实:

硝石苦咸而温,功能逐寒冷,破癥积,攻坚结,利水道,泻实滞,故常用于伤冷吐泻、癥瘕痞块、瘰疬、 腹痛、黄疸黑疸、沙石淋痛、头痛等实邪结聚之证。凡夏日过食生冷,或感受寒湿秽浊,致令 腹痛吐泻者,可与 硫黄 配伍,以驱邪散寒,如《济生方》二气丹;若暑湿秽浊直中于里,霍乱吐泻, 神昏窍闭者,可与 牛黄麝香雄黄冰片等同用,以辟秽醒神,如《重订霍乱论》行军散。凡过食生冷,损伤脾胃, 腹痛吐利,四肢厥冷者,可与 附子五灵脂、 硫黄、 陈皮等相合,以散寒止痛,如《扁鹊心书》来复丹。凡饮食不化,腹中瘕瘕痞块者,可与 硫黄、 白矾硼砂等并用,以温中破积,如《圣惠方》玉华丸。凡水湿结聚,蕴而生热,黄疸腹满者,可与 大黄黄柏、山栀并施,以清热利湿,如《金匮》 大黄硝石汤;若因女劳得之,身黄额黑,少腹胀满者,可与矾石同服,如《金匮》硝石矾石散。

同时,硝石具利水泻下之功又可治疗各种淋证,如《仁斋直指方》硝石散,单用为末,血淋用山栀仁煎汤调下;热淋用新汲水或 黄芩煎汤调下;气淋用 木通煎汤调下;石淋用 冬葵子煎汤调下。若上焦壅实,头痛烦热者,则可与 细辛为末搐鼻,一泻其实,一散其热,如《御药院方》二圣散。

2、解毒消肿:

硝石既具散结泻实之功又可解毒消肿,故常用于喉痹、目赤、疮疡肿毒等证。凡风热结聚,喉痹不利者,可配硼砂冰片白僵蚕研末吹喉,以清热散结利咽,如《三因方》玉钥匙。凡邪热上冲,目赤肿痛者,可配龙脑、 青黛为末吹鼻,以清热消肿,如《圣济总录》吹鼻碧玉散;若冷眼流泪,风痒不开者,则可配 炉甘石研末点眼,如《银海精微》点药。凡火热结聚而生痈肿疮疡者,可与朴硝、 大黄栀子寒水石等 配伍外涂,以清热解毒消肿,如《证治准绳》三消散。

1、《蜀本草》:“ 大黄为使。”

2、《纲目》:“得 陈皮,性疏爽。”

3、《得配本草》:“得 竹沥,点重舌、鹅口;配 雄黄,研细末,点少许入眦内,治诸心 腹痛。”

4、《衷中参西录·药物》:“与皂矾同用,善治内伤黄疸,消胆中结石、膀胱中结石及钩虫病。”

【注意事项】

体弱及孕妇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 苦参、苦菜,畏女菀、粥。”

2、《药性论》:“恶曾青。”

3、《日华子》:“畏 杏仁、 竹叶。”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点目、吹喉,或水化罨敷。

【附方】

1、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并皆治之。硝石、 硫黄各等分。为末,于银石器内,文武火上炒令鹅黄色,再研细,用 糯米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新汲水下,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气丹)

2、治饮食伤脾,心腹作痛,胸膈饱闷,四肢厥冷,又治伤寒阴证,女人血气刺痛,或攻小腹,或儿枕作痛及诸郁结之气。 陈皮(去白)、 青皮、大川附(制)、 五灵脂各六两,硝石、 硫黄各三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扁鹊心书》来复丹)

3、治诸心 腹痛及腰腹诸痛。焰消、 雄黄各一钱。研细末。每点少许入眦内。(《集玄方》火龙丹)

4、治妇人癥瘕,结聚痞块,及妇人带下绝产。硝石三两, 大黄四两, 人参、 甘草各一两。上为末,以陈 醋三升置铜器中,先下 大黄熬数沸,至七分,纳余药熬成膏,至可丸,即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一日三次。(《千金方》大硝石丸)

5、治心内实热,狂妄不常。硝石半两,丹砂一分。上细研, 糯米粥和丸,如 樱桃大。每服一丸,生 糯米汁入油一二点服。(《圣济总录》定心丸)

6、治黄家日晡所 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烧)等分。二味为散。以 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其候也。(《金匮》硝石矾石散)

7、治风头痛,上焦壅滞,心膈烦热,及偏头痛。硝石、 细辛(去苗叶)各一分。上研细散。每用半字,发时搐入不痛边鼻内,如未已,再搐入痛边鼻内。(《御药院方》二圣散)

8、治诸淋。硝石(白者)。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血淋,山栀仁煎汤调下;热淋,小便赤而淋沥,脐下急痛,新水调下,或 黄芩煎汤下;气淋,小腹胀满,尿后常有余沥, 木通煎汤下;石淋,茎内痛割,尿不能出,尿中有沙石,令人闷绝,此证将硝石用抄纸隔炒,纸焦为度,再研细,蜀葵子三十粒(打开),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硝石散)

9、治赤白痢,肠风脏毒,酒积下血便血。硝石一两,舶上 硫黄一两,白明矾半两, 滑石半两,飞面四两。为极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用新汲水送下。(《普济方》甘露丸)

10、治肺热痰实,咽喉不利。硝石、 半夏(汤浸七次,去滑,焙)各半两。先捣 半夏为末,次入硝石,同研令细,再入白面一两拌匀,滴水为丸,如 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普济方》硝石 半夏丸)

1、1、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焰硝一两半,硼砂半两,脑子一字, 白僵蚕一分。上为末,研匀。以竹管吹半钱许入喉中。(《三因方》玉钥匙)

1、2、治邪热攻冲,目睛疼痛。硝石一分,龙脑一钱, 青黛一钱。上合研令细。每用一豆许,搐两鼻内。(《圣济总录》吹鼻碧玉散)

1、3、治冷眼流泪,风痒不开。火硝二钱(水飞,晒干), 炉甘石(炼过)二分。研细末,点眼。(《银海精微》点药)

1、4、治一切热疮肿毒。硝石一斤,生 麻油三升。先煎油令黑臭,次下硝石,缓火煎令如稠饧,成膏,瓷器收贮。涂贴肿上。(《外台》引《近效方》硝 石膏)

1、5、治痈初结,赤肿热掀急痛。川硝石三分,紫 檀香半两,甜葶苈一分, 莽草一分, 白芍药一分,川 大黄半两(生用), 白蔹半两。上为细散。以浆水旋调,稀稠得所,涂于肿上,干则易之,以热退肿消为度。(《圣惠方》硝石散)

1、6、治小儿一切丹,遍身体热。硝石一两,乳香一分。上为细散。以鸡子白调涂之。(《圣惠方》硝石散)


蝉蜕
木贼
桑白皮
荔枝草
杏仁
枇杷叶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