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桂枝9g,芍药9g,生姜9g;炙甘草6g,炙厚朴6g,杏仁6g,大枣3枚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去皮尖)五十枚。
用法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功用
《伤寒论讲义》: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主治
太阳病表未解,下之微喘。
方论选录
①《内台方议》:下后微喘者,则为里气上逆,邪气在表,故属此汤主之。与桂枝汤以解表邪,加厚朴、杏仁为佐,以下逆气也。②《伤寒论翼》:夫喘为麻黄症,方中治喘者,功在杏仁。桂枝本不治喘,此因妄下后,表虽不解,腠理已疏,则不当用麻黄而宜桂枝矣。所以宜桂枝者,以其中有芍药也,既有芍药之敛,若但加杏仁,则喘虽微,恐不能胜任,必加厚朴之辛温,佐桂以解肌,佐杏仁以降气。故凡喘家不当用麻黄汤,而作桂枝汤者,加厚朴、杏仁为佳法矣。③《伤寒论方解》:本方是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两味所组成。厚朴除有驱除痰涎作用外,还能疏利气壅;杏仁有定喘镇咳作用。桂枝汤中加上这两味,是为痰多而喘嗽者设。
参考文献
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8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组成
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炙)6克,大枣4枚,厚朴6克,杏仁6克。歌诀:桂枝汤中加厚杏,外寒内饮见咳症,咳喘新久若如此,解表化痰皆能正。
方解
杏仁主咳逆上气,厚朴理气化痰、消胀除满。此两味加于桂枝汤中,故治桂枝汤证兼见咳逆喘满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18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解析:喘家,是指素有咳喘的患者,当其反复发作时,表现为太阳中风桂枝汤证时,用桂枝汤治疗则宜加厚朴杏仁兼治咳喘为佳。《伤寒论》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解析:微喘是气上冲的证候。太阳病宜汗不宜下,下之后微喘,知是表未解,依法当与桂枝汤,但因有微喘之症,故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临证思考
咳喘患者不论新久,不论是慢性气管炎、咽喉炎,还是感冒等病常出现本方证。要排除热实证,再审有本方证则可用之。
辨证要点
咳喘,见桂枝汤证者。
验案
张某,男,38岁,1966年4月4日初诊。近1周来,咳嗽吐白痰,鼻流清涕,汗出恶风,腰痛,胃脘动悸,舌苔薄白,脉浮缓。此属表虚气逆,治当调和荣卫,理气化痰,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10克,赤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结果:4月23日来诊告知:上方服二剂咳即止。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来源:《伤寒论》组成:由桂枝汤加厚朴(6)杏仁(6)用法:上七味,以水一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功用:解肌发表,下气平喘。主治:宿有喘疾,又感风寒而见桂枝证者;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
蔓荆子散(《兰室秘藏》)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