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石膏汤[伤寒总病论]
组成
石膏30g,黄芩6g,黄连6g,黄柏6g,香豉9g,栀子9g、麻黄9g
石膏二两、黄连二两、黄柏二两、黄芩各二两;香豉一升(绵裹)、栀子九枚(擘)、麻黄三两(去节)。
用法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一日并服出汗。初服一剂小汗,其后更合一剂,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愈。得数行利,心开令语,毒折也。
主治
①《外台》引《深师方》:伤寒病已八九日。邪攻内而表未解,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时呼呻,体犹沉重拘挛。②《伤寒总病论》:伤寒发汗或下或误吐后三焦热,脉候洪数,谵语不休,昼夜喘息,鼻中屡衄而疾势不解,身目如发黄,狂躁欲走。
宜忌
忌猪肉、冷水。
方论选录
①《外台》引《深师方》: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愈;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汤。②《医方集解》:此足太阳、手少阳药也。表里之邪俱盛,欲治内则表不除,欲发表则里又急,故以黄芩泻上焦之火,黄连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而以麻黄、淡豉发散表邪,石膏泻胃火,能解肌,亦表里分消之药也。
参考文献
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442;石膏汤[圣惠-普济方]
组成
用法
上为散。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
热极渴不止。
参考文献
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443;石膏汤[圣济总录]
组成
石膏(碎)、山栀子(去皮)、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木通(锉)各一两。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主治
膀胱实热,小便癃闭,舌燥引饮,烦闷。
参考文献
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443;石膏汤[圣济总录]
组成
用法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饮酒过多,大醉不醒。
参考文献
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443;石膏汤《深师方》(录自《外台秘要》)
组成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主治
伤寒里热已炽,表证未解。状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急,鼻干口渴,烦燥不眠,神昏谵语,脉滑数或发斑。
羚翘解毒丸(《湖北药品标准》)
桑菊饮(《温病条辨》)
透疹凉解汤(《经验方》)
辛荑清肺饮(《医宗金鉴》)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升麻葛根汤(《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