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乌头大者5枚,桂枝汤半杯。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
以蜜二杯煎乌头减半去滓,以桂枝汤半杯解之,令得一杯后,初服十分之二杯,不知即服十分之三杯,又不知复加至半杯,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方解
此即大乌头煎与桂枝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19条: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解析: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此疝之寒甚于里。若身疼痛,更兼外邪,宜以乌头桂枝汤主之。而非灸刺和诸药等一般常法所能治。
临证思考
腹痛里寒重而外证也明,也即关节痛明显者,可试用本方。
辨证要点
大乌头煎证与桂枝汤证并见者。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
制川乌5克(白蜜适量先煎之)、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甘草(炙)6克、大枣5枚。
功用
散寒止痛,调和營卫。主治疝气,症见阴囊肿硬而冷、少腹痛引睾丸、喜暖畏寒、手足厥冷、苔薄白、脉紧弦属于阴寒内盛,邪入厥阴,表里俱寒者。
配伍
本方实则由桂枝汤加乌头、白蜜而成。如此配伍,桂枝汤的功用则不仅是调和營卫,温散表寒,更重要的是温里散寒,缓急止痛;川乌辛热气雄,既能散寒消阴翳,又能温经止寒疝,疗效可靠,但毒性颇剧,故用白蜜先煎以解其毒,白蜜配伍桂枝汤又可使桂枝汤以温里为主,并能缓急止痛。诸药配伍,使本方成为表里兼治之剂。
运用
1.应用本方时,川乌用量不宜过大,并需久煮(1小时以上),以解其毒。如服后出现口唇发麻、继而心跳加快、脉有歇止、呼吸急促等症,则是中毒现象。2.脘腹剧痛、遇冷更甚、得温则舒、口吐清涎、大便滑薄、手足逆冷,而又身体疼痛属于寒邪内盛,内外皆寒者,亦可用本方治之。3.本方不仅能散寒止痛,调和營卫,尚能祛风除湿。对于痹证,症见关节剧痛、宛如锥刺、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兼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紧属于寒湿内盛,风寒外感者,亦可用本方治之。4.睾丸鞘膜积液见有睾丸肿痛属于阴寒内盛,表里俱寒者;慢性胰腺炎、腹膜粘连等见有腹痛属于寒邪内盛者;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等见有恶寒发热,关节疼痛属于寒湿内盛,风寒外感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石膏汤(《外台秘要》)
升降散(《伤寒瘟疫条辨》)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茵陈胆道汤(《中华医学》)
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
解肌透痧汤(《丁甘仁医案》)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