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防风(15)、荆芥(15)、连翘(15)、麻黄(15)、薄荷(15)、川芎(15)、当归(15)、白芍炒(15)、黑山栀(15)、大黄(15)、芒硝后下各(15)、石膏(30)、黄芩(30)、桔梗各(30)、甘草(60)、滑石(90)。
用法
水煎服,每次9克,加生姜3片。
功用
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
荨麻疹,扁平疣,血管性头痛,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肥胖。
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临床运用
头痛,斑秃,老年性瘙痒症等。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组成
防风、连翘、栀子各10克、荆芥、麻黄、川芎、当归、白芍(炒)、白术、大黄(酒蒸)、芒硝(冲)、黄芩各6克、滑石20克、石膏15克、薄荷(后下)、桔梗、甘草各3克、生姜3片。
功用
疏风解表,清热泻下。主治外感风热,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口苦口干、目赤眼痛、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红苔白或黄、脉浮滑数者。
配伍
防风、荆芥、麻黄、生姜、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荡热于下,栀子、滑石清热利水,四药相伍,使里热从二便而解;桔梗、石膏、黄芩、连翘清解肺胃之热。以上诸药总合,共奏上下分消,表里并治之效;当归、川芎、白芍养血祛风,配伍白术、甘草之健脾和胃,共奏扶正祛邪之效,使之汗不伤表,下不伤里。总之,本方以解表、清热、泻下、补益四法并用,而以清热为主,虽有硝黄之泻下,其意仍在泻热。
运用
1.疮疡肿毒初起,兼有表邪,局部红、肿、热、痛,全身症状见有恶寒发热、口苦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白,脉象浮数者,亦可用本方治之。2.风疹、湿疹,症见皮肤出现疹块、焮红作痒、搔破之后、变成糜烂、滋水淋漓、苔薄白、脉浮数属于内有湿热,复感风邪,表里俱实者,亦可用之。3.流感、脊髓灰质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等见有发热恶寒等属于内有蕴热,外感风热,表里皆实者,可用本方治之。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固真汤(《兰室秘蔵》)
龟鹿二仙胶(《医方考》)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论》)
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伤寒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