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组成
柴胡12克,龙骨30克、黄芩5克、生姜5克、人参10克、桂枝5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大黄6克,牡蛎30克,大枣30克。
柴胡三钱,牡蛎(粉)一钱,甘草二钱,瓜蒌三钱,半夏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
用法
水煎温服。歌诀:柴胡加龙骨牡蛎,除草桂苓铅黄立,小柴胡汤心冲悸,烦惊不安便不利。
方解
本方是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治气冲的桂枝,利尿的茯苓,泻下的大黄,镇静安神的龙骨、牡蛎、铅丹,故治小柴胡汤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而烦惊不安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解析:伤寒八九日,病已传少阳,医者误用下法,症见胸满,则知柴胡证还未罢。湿热上结,故烦惊而小便不利。胃不和,故谵语。水气外溢,故一身尽重而不可转侧,治疗应用小柴胡汤和解半表半里的同时利湿清热,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临证思考
《伤寒论》少阳篇有"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本条所述为误下少阳柴胡证甚明。又由于烦惊谵语之治,则本方有用于精神不安、狂痫病的机会。
辨证要点
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
验案
关某,男性,28岁,某部队干部,1965年10月18日初诊。原有肝大、肝功不正常。近半年来,性情急躁,不能入睡,自言妄想不休,语无伦次,口苦欲饮冷,头痛头晕欲呕,胸闷身痒,大便成形日二行,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证属邪居少阳而致心烦神不安,治以和解少阳,佐以安神定志,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6克,桂枝6克,生姜6克,茯苓10克,大黄3克,大枣3枚,生铁落15克。结果:服三剂,已能入睡,精神好转,已不欲呕,但心下堵闷,继服九剂,精神基本好转。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组成
柴胡四两、龙骨、黄苓、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 大黄二两、牡蛎二两半(熬)、大枣六枚。
用法
水煎,二次服用。
功用
和解少阳,镇惊安神。
主治
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动脉硬化,脑溢血,心绞痛,心脏神经官能症,心瓣膜病,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药理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临床应用
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痛经,斑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组成
柴胡、黄芩、生姜、党参、桂枝、大黄(后下)、茯苓、半夏(洗)各6克 铅丹1.0克、大枣3枚、龙骨、牡蛎各15克。
功用
和解少阳,化痰镇惊,扶正达邪。主治邪热内陷少阳(肝胆),弥漫一身,枢机不转所致的胸胁满闷、烦躁谵语、惊惕不安、失眠易怒、一身困重、焦虑恐惧、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病属虚实互见,寒热夹杂,表里俱病者。
配伍
本方乃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大黄、茯苓、铅丹、龙骨、牡蛎而成。柴胡与桂枝配伍,辛散以透内陷之邪气;柴胡与黄芩配伍则清泄半里之邪热;大黄苦寒,直清已陷之里热;半夏、生姜、铅丹化痰散结;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党参、大枣、茯苓健脾益气,扶正达邪。总之,本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并行,使邪气从内外而解。
运用
1.方中铅丹毒,内服一次量一般不超过1.0克,且不能长久服用,以免中毒。现多用生铁落代之。2.癫痫,兼见眩晕眼花、身重乏力、面色苍白、舌红苔白腻、脉弦滑等属于风痰上逆,虚实互见者,亦可用本方治之。3.耳鸣、耳聋,症见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痰多口苦、胸胁满闷、眩晕乏力、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属于肝胆痰火上逆者,亦可用本方治之。4.甲亢、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见有惊悸属于邪热内陷少阳(肝胆)者,美尼尔氏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等见有耳鸣眩晕属于肝胆痰火上逆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白头翁汤(《伤寒论》)
千金麻黄醇酒汤(《金匮要略》)
清肝渗湿汤(《医宗金鉴》)
栀子豉汤(《伤寒论》)
枳实栀子豉汤(《伤寒论》)
栀子厚朴汤(《伤寒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