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伤寒论》)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功效

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歌诀

大柴胡汤芩大黄,枳芍半夏枣生姜;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组成

柴胡半斤(15g),黄芩三两(9g),芍药三两(9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五两(15g),枳实(炙)四枚(9g),大枣(擘)十二枚(4枚),大黄二两(6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水煎2次,去滓,再煎,分2次温服。

2、古代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义

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配伍特点

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

运用

1、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加减化裁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2、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经典原文】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按之心下满痛者。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组成】

柴胡12克(半斤)黄芩9克(三两)芍药9克(三两)半夏9克(半升,洗) 生姜6克(五两,切)枳实12克(四枚,炙) 大黄9克(二两)大枣5枚(十二枚,擘)

柴胡15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 生姜6克,枳实12克,大黄10克,大枣30克

【用法】水煎去滓,取汁再煎,分服。

【功效】和解少阳,兼泻阳明。

【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恶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腹满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而有力。

【方解】本方适用于少阳不和,阳明热结之证。邪踞少阳、阳明,若单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则里实不去;若仅用承气辈下阳明之结,则少阳之证又不得解,必须内外兼顾。故方中用柴胡、黄芩以和解少阳;大黄、枳实以泻下热结。胃气上逆,故配半夏、生姜以和胃止呕;心下满痛,故配芍药、大枣以缓急止痛,芍药合黄芩尚能治协热下利。合之可使表解里和,诸症自愈。

【方证提要】呕吐、郁郁微烦、寒热往来或发热汗出不解,心下按之满痛者。

【适用病症】

(1) 以上腹部胀满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腹腔间室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症、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厌食、消化不良等。

(2) 以腹泻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胆囊切除术后腹泻、脂肪肝腹泻等。

(3) 以便秘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肠梗阻(粘连性、麻痹性)、习惯性便秘等。

(4) 以咳嗽气喘为表现的呼吸道疾病,伴有上腹部胀满、反流者,如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等。

(5) 以头痛头昏、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包括:①代谢综合征和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②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

【药物加减】

(1) 烦躁、心下痞、脉滑数、出血倾向者,加黄连5g。

(2) 面部充血、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黯者,合桂枝茯苓丸。

(3) 焦虑、腹满胀气者,加栀子15g,厚朴15g。

(4) 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

(5) 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脓散。

(6) 胸痛、痰黄、便秘者,加瓜蒌30g,黄连5g。

【注意事项】

(1) 体质虚弱、消瘦、贫血者慎用。

(2) 本方见效后,可减量或间断性服用。

(3) 重病急症需要大剂量,慢性病调理体质可以小剂量。大剂量为一日进2~3剂,小剂量为每天半剂。服用时间以空腹为宜。

(4) 本方请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应用,或到中医科辨证施治。


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
白通汤(《伤寒论》)
干姜附子汤(《伤寒论》)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