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槟榔各10克, 肉桂2克(焗) ,滑石18克, 橘皮6克 、木香各6克 ,甘草3克, 生姜5片
功用
行气利水,清利湿热。主治湿热互结(湿重于热),阻滞气机所致的腹胀腹痛、大便泄泻、泻下如水样、烦渴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
配伍
本方实则由五苓散(以肉桂易桂枝)合六一散,加橘皮、木香、槟榔、生姜组成。五苓散化气利水,以肉桂易桂枝,其目的在于增强温化膀胱之力。此外,肉桂与滑石配伍,共奏交通心肾,温阳利水之效;六一散清利湿热,令水湿从小便而去,达到止泻之目的。然水不得气则不行,故又选用橘皮、木香、槟榔、生姜行气开结,疏通气机,使之气行水利。
运用
1.水肿,症见肢体浮肿,身重困倦、痞闷、小便短赤、苔白黄腻、脉濡数等属于水湿内盛,湿郁化热者,亦可用本方治之。2.痰饮,症见头昏目眩、呕吐涎沫、口渴不欲饮、水入易吐、小便不利、苔滑腻、脉弦等属于脾阳不运,痰湿内盛者,亦可用本方治之。3.急性胃肠炎、结肠过敏、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等见有腹胀泻水或腹痛尿赤属于湿热互结,阻滞气机者;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于水湿内盛,湿郁化热者;十二指肠溃疡、美尼尔氏徵候群、胆囊炎等见眩晕呕吐属于脾阳不运,痰湿内盛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论》)
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伤寒论》)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雷氏宣透膜原法(《时病论》)
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