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来源:《保命集》组成:芍药(15-20) 当归 黄芩 大黄各(9) 黄连(5-9) 宫桂(2-5) 木香 槟榔 甘草各(5)用法:水煎,食后温服。功用:调和气血,清热解毒。主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等。药理研究:抗菌,消炎作用。临床应用:同主治。芍药汤《医学六书》Decoction of Paeoniae(from Six Kinds of Medical Works)
组成
白芍15克, 当归10克、黄连10克、槟榔10克、大黄10克、黄芩各10克, 木香5克 、甘草(炒)各5克, 肉桂2克
(服后泻痢不减,则渐加大黄;便血赤多紫黯者,加黄蘖)
功用
清热解毒,行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等。
配伍
白芍、肉桂、大黄、当归驱散恶血,止下痢后重,大黄得肉桂,行血之力更著,肉桂得大黄,散恶血而无助火之虑;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燥湿治痢;木香、槟榔导滞调气;甘草配伍白芍以缓急止痛。 服后泻痢不减,此因积滞较重,可渐加大黄以攻下,通因通用也;便血赤多紫黯者,此为热毒较重,可加黄蘖以加强清热解毒、坚阴止痢之力。
运用
1.苔黄干,热甚伤津者,宜去肉桂之温燥;兼食滞者,宜去甘草之壅,加山楂以消食;兼气滞者,宜去甘草,加枳实以行气。2.湿热泄泻,泻下不爽、肛门灼热、腹痛拒按、苔黄而腻者,亦可用本方治之。3.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见有上症属大肠湿热者,可用本方治之。
除湿汤加减(《眼科纂要》)
清脾凉血汤加减(《金鉴》)
三仁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温病条辨》)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2(《脾胃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玉屏风散加减(《丹溪心法》)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