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

来源:《脾胃论》

Decoction for Strengthening Middle Jiao and Benefiting Vital Energy

(from Treatise o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概述

组成:黄芪(15-20) 甘草炙(5) 人参 当归 白术各(10) 升麻 柴胡各(3)橘皮(6)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发热,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胃肠炎,肝炎,肾炎等。

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小肠吸收功能,胰液、胆汁分泌的影响,娩免疫功能的作用,抗肿瘤作用,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应激应用保肝和促代谢作用。

临床运用:感冒,萎缩性胃炎,呃逆,泄泻,血尿,低血压,高血压,心绞痛,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坐骨神经痛,眩晕,失眠,癫痫,梅核气,肥胖,外科,皮肤科,妇科,男科,五官科,肝肠科,双向调节作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

黄芪15克、党参15克, 当归10克、白术10克, 陈皮6克、炙甘草6克, 升麻3克、柴胡各3克 ,大枣6克, 生姜6克

功用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少气懒言、肢倦体困、不耐劳累、动则气喘、或为脱肛、或为气虚发热、舌淡苔白、脉象虚软者。

配伍

方中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升气;参、术、炙草甘温之品,健脾和胃,助黄芪之补气;升麻柴胡气轻味薄,引胃气上腾,复其本位,助黄芪之升气;当归养血,使气有所依;气虚者多有气滞,故又佐以陈皮姜枣理气和胃。中气充足则发热自除,气陷得升则脱肛可治,故可主治上述诸症,亦治虚弱人之感冒。

运用

1.本方原治内伤发热,现多用于气虚下陷之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等。

2.气虚外感之发热不退、身倦多汗、舌淡脉弱者,可用本方治之。

3.败血症、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夏季热等见有发热属气虚发热者,亦可用本方治之。


苓桂五味甘草汤(《金匮要略》)
通用痛风方(《丹溪心法》)
湿郁汤(《证治准绳》)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金匮要略》)
平胃散(《简要济众方》)
柴平汤(《景岳全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