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心烦不寐。
副症: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头晕而眩,多梦,精神倦怠,小便黄赤。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要点】
(1)在具备主症的基础上兼见副证中任何两项和典型舌脉,即可确立诊断。
(2)本病多见于热病后期;或素体阴虚,禀赋不足及久病失养,年高体衰者。
【证候分析】
此为少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以温肾阳而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滋心阴而使心阳不亢,心肾水火交通,坎离既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体阴虚阳盛之人,邪入少阴易于从阳化热。热灼真阴,则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无水制约而亢于上,神不安藏,故见心烦不得安卧,多梦;阴精匿乏,不能濡润,则口燥咽干;虚火上炎则手足热,头晕而眩;阴虚神失所养则神疲倦怠;舌红少苔,脉细数皆阴虚火旺之象。
【治疗法则】
育阴清热、交通心肾。
【代表方剂】
黄连阿胶汤。
【方药加减】
若上证中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较甚,可予本方加生地、麦冬、玄参、天花粉以加强育阴清热之功;咽痛加桔梗、甘草清热开结利咽。
若心中烦热较甚,小便黄赤,可予上方酌加竹叶、灯心、通草、白茅根等清热除烦。
失眠严重,妇女精神抑郁,可予上方加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或百合地黄汤等。
病程日久,终夜难寐者,可酌加珍珠母、生赭石重镇潜阳,酸枣仁、夜交藤,茯苓宁心安神。
若心烦心悸较甚,男子梦交失榷,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交通心肾,心神可安。
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严重,可与六味地黄丸合方,兹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类证鉴别】
热扰胸膈证与少阴阴虚火旺证:二证均以心烦不寐为证,但有阴阳虚实之不同,应注意鉴别,热扰胸膈证多系表证误施吐下,热邪直犯胸膈;或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留扰胸腸所致。证见心烦不得眼,心中懊侬。若病情较重,烦热更甚,则心中烦郁严重,而见卧起不安,反复颠倒,胸脘痞满窒塞,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因其余热留扰胸膈津液尚未耗伤,故又可见身热,舌红,苔微黄,脉数等诸候。隋原论谓之“虚烦”,实则是实热之证。本证系属少阴阴虚火旺之证。用其少阴阴虚不润,证见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多梦、小便短赤等证,除此之外,尚用正气不足而有神疲倦怠,头晕而眩等证。另外,舌质红绛少苔,干燥乏津,脉细数亦与热扰胸膈证之舌红苔微黄,脉数有力截然不同,临证不难鉴别。
心火炽盛不寐证与少阴阴虚火旺证:心火炽盛不寐证系指心火内炽,内扰神明的证候。多由五志过极,气郁化火,或六淫之邪内侵,化火扰动心神所致。证见心烦不寐,躁扰不安,兼见心悸、口干舌燥,或口舌生疮、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证。心火炽盛,实火内扰,脉当数而有力,舌尖红苔黄。少阴阴虚火旺证以虚热为主,多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头晕而眩、舌红绛少苔、脉细数等症。二者虚实见证迥别,容易诊断。
痰火扰心不寐证与少阴阴虚火旺证:痰火抚心证是指痰与火结、扰乱心神的证候,本证可由精神刺激、情绪抑郁、气郁化火、煎熬津液成痰,痰与火结所致;也可因外感热邪、邪热燔灼、炼液为痰、热与痰结所成。除心烦胸闷不寐等证外,尚可因痰浊中阻,气机不畅而见头重目眩、厌食呕恶、嗳气、舌苔黄腻,脉滑数诸证。此外,诸如面赤、口渴、便难等实热内结之证亦为常见的症状,与少阴阴虚火旺证临床表现有明显区别,不难辨别。
心脾两虚不寐证与少阴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不寐证多因思虑劳倦太过,损伤心脾,营血亏虚不能奉养于心,以致心神不安而不寐。也有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体衰而令心血不足神不守舍者。《类证治裁·不寐》中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证见寐少不实,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不华,四肢倦怠,神疲食少,舌质偏淡,脉细弱无力。其中心悸失眠,食少面色不华(淡白或萎黄)是本证的主要表现,系心脾两脏虚弱,气血不足之征,加之本证的形成过程。大多表现长期反复,时轻时重,发展缓慢的特征,临证与少阴阴虚火旺证较易鉴别,
【现代研究】
(1)治疗心烦不寐。由于心火亢盛者用多良效。凡心火亢盛舌尖多赤,或见红舌、绛舌、脉象弦滑或弦数,同时见五心烦热不得卧诸证,即投此方,百不失一。此类不寐误用温补药如归脾汤等则加重,医者不可不知。
(《临床经验集》)
(2)本方不仅对伤寒、温病善后的阴虚火旺不得眠效果显著,面且对久患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肾不交之梦遗、滑精的脑神经衰弱失眠症,也同样有效。(颜承魁:黄连阿胶汤证治漫谈《辽宁中医杂志》10:47,1980)
(3)治疗眼球出血:黄连阿胶汤治愈眼球出血3例,其中2例系因疲劳致眼球出血,一例系急性弥漫性左眼球出血,最少5剂,多则8剂均吿治愈。(乔富渠:黄连阿胶汤治愈眼球出血三例《辽宁中医杂志》10:36,1980)
(4)治疗顽固性失音,神经官能症,支气管扩张咯血,慢性溃疡性口腔炎,失眠症,胎漏,早泄阳痿等,
(傅崇林:黄连阿胶汤的临床运用《浙江中医杂志》15,11、12:558,1980)
(5)治肠出血。(万寿:黄连阿胶汤治肠出血《广东中医》5:31,1962)
太阳热扰胸膈中焦虚寒证
太阳阴盛虚阳上扰证(干姜附子汤证)
少阳兼表及里虚实错杂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太阳阳虚水气上冲证(桂枝加桂汤证)
太阳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证)
心火亢盛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