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兼太阳证(桂枝人参汤证)

太阴兼太阳证

【临床表现】

主症:下利,心下痞硬,腹痛绵绵,口不渴,发热恶寒,头痛。

副症:或便溏。

舌脉:苔白滑、脉浮虚。

【诊断要点】

(1)具备主症。

(2)具备两项以上主症(必须表里证兼备),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本证或因脾胃素有虚寒,或表证未除而屡用攻下之法,损伤脾阳,而表证不解,以致表里证同见。

脾阳损伤,运化失职,清气下陷则下利、便塘;

气机阻滞,浊阴不降,则心下痞硬;

气机不利,津液停滞,故口不渴而腹痛绵绵;

表不解,则发热恶寒,头痛;

津液不布,则苔白滑;

脉浮虚是为表不解而里气虚。

【治疗法则】

温中解表。

【代表方剂】

桂枝人参汤。

【方药加减】

心下痞满者,是气机阻滞较甚,可酌加生姜、半夏降逆消痞。且生姜尚有宣散水气之功,可助脾运湿。

腹痛绵绵不愈者,是阳虚寒盛,可酌加芍药以缓急止痛。且桂枝与芍药配伍,又能外调营卫、内和脾胃,恰中病情。

下利而不止者,是里虚已甚,应加大人参用量,以益气补虚。

【类证鉴别】

葛根芩连汤证与桂枝人参汤证:二者皆为表证误下引起下利,但前者是表不解而邪内陷,表里俱热的实热利;而后者是表不解里虚寒的协热利。前者有哺而汗出,是热邪蘊蒸引起,后者有心下痞硬,是气机阻滞所致。

半夏泻心汤证与桂枝人参汤证:二者皆有心下痞和下利证,但前者是寒热之邪错杂于中焦,以致脾胃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故出现心下痞满而不痛之证。而后者是脾胃阳虚,运化失职,气机阻滞而致心下痞。且前者无腹痛、口不渴、发热恶寒等证,故治以泻心汤和中降逆消痞。后者是既有里虚寒症,又有表证未解,故治以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

【现代研究】

《蒲辅周医案》曾记载用桂枝人参汤合二陈汤,温通太阴为主,兼开太阳,治疗腺病毒肺炎一例,一剂则周身微汗,矢气转常,体温释至正常,四末少和,灰黑苔见退,再事调理而愈。

用桂枝人参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瘍,属阳虚胃寒者,取得良好效果。


肾虚寒客证
肾虚水泛证
肾虚风乘证
肾阴亏损证
胃湿弥漫三焦证
胃热挟脾湿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