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验方

患者,男,时年24岁。2013年10月24日初诊:素有腰脊疼痛,累及两侧骶髂关节,实验室检查HLAB-27(+)。3年前始见右踝关节肿胀,叠经西药治疗,亦曾服用中药汤剂,无明显疗效。目前腰脊及两侧骶髂关节疼痛,多汗,大便日行2次,成形,四肢少温,时有目赤,苔薄黄腻,脉细弦。体格检查:腰前俯90°,生理弧度存在。骶棘肌痉挛(+-),右踝肿胀,波及右拇趾。实验室检查:血沉17mm/h,CRP13mg/L。

诊断:(气血瘀滞,湿毒内蕴型)腰痹症(西医称为强直性脊柱炎)。

治则: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热痹方(柴胡9g,当归9g,党参12g,苦参9g,苍术9g,升麻9g,防风12g,羌活12g,葛根9g,知母9g,茵陈12g,黄芩9g,秦艽9g,炙甘草6g,炙地鳖9g,露蜂房12g,炒牛蒡12g,炙僵蚕9g,芙蓉叶15g,谷芽12g,28服,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次加麝香保心丸2粒吞服。

12月5日二诊:经治后,腰髋膝疼痛均少,两足肿胀,右足足跗及足背肿胀较甚,步履疼痛,二便正常,两膝及足部畏冷,口干多汗,苔薄白腻,脉细滑。证属气阴两亏,热毒未清,再拟调摄。

方药:热痹方加熟附片12g,川桂枝15g,淫羊藿15g,汉防己15g,露蜂房15g,谷芽12g,巴戟天12g,金樱子15g,芡实15g。28服,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次配合吞服2粒麝香保心丸。

2014年1月16日三诊:经治后,疼痛已缓,近日,血沉:1mm/h,CRP:0.6mg/L,二便正常,胃纳亦佳,脉细、苔薄。再拟调摄。

方药:热痹方加汉防己15g,老鹤草15g,豨莶草15g,生薏苡仁30g,络石藤15g,伸筋草15g,红枣9g。28服,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次配合吞服2粒麝香保心丸。

随访:1个月后,腰痛未作,足踝偶有肿胀,余可。

按:对于此型疼痛,施杞多以圣愈汤配伍当归拈痛汤进行加减(热痹方)。当归拈痛汤出自金代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卷下,《医学启源·五行制方生克法》中说:“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热痹方中羌活、防风、当归解热散湿、养血活血、通络利节为君药;茵陈、苦参、黄芩、苍术、秦艽、知母以达清热燥湿之功,故为臣药;党参、炙甘草甘温,健脾、益气、利湿,既助君药散湿、活血之功,又防臣药苦寒伤胃之弊,巧为佐药;柴胡善清虚热,与升麻合用,可升阳散火,二者相伍,以增清热、解肌之效,再配葛根解肌之力,共缓腰脊强硬、疼痛,均为使药。

同时,现代研究发现,羌活中羌活醇、异欧前胡素等有效成分以及防风的萃取物均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功效,而茵陈、苦参、黄芩、苍术、秦艽、柴胡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免疫抑制效果,可起到显著降低炎性因子的作用,因此,结合现代药理学配伍此类药物,旨在清热解毒、祛湿通络、养血止痛,以炙地鳖、露蜂房加强活血化瘀之力;炒牛蒡与炙僵蚕为石氏伤科常用药对,以化痰利湿、通络散结、宣达气血,施杞每每用于痰湿之症,疗效颇佳;芙蓉叶以清热解毒,加强抗炎镇痛之功;谷芽顾护胃气。二诊时疼痛已少,但足跗肿胀,且下肢畏冷,故为肾阳(气)不足、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加以川桂枝助阳化气,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汉防己利水消肿;而患者口干多汗,为热毒炽盛伤津,故以知母养阴生津,配金樱子、芡实固护津液,避免耗散过多。三诊,诸恙缓解,在前基础上继以老鹤草、豨莶草、生薏苡仁、络石藤、伸筋草加强清热、活血、除湿、通络之效;大枣养血护胃。另妙用麝香保心丸,旨在麝香作为药引,引药直达病所。


失眠验方_柴瑞霭
失眠验方_柴瑞霭
失眠验方_柴瑞霭
急性阑尾炎验方_柴瑞霭
急性阑尾炎验方_柴瑞霭
慢性阑尾炎验方_柴瑞霭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