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发生的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尤其多见于未婚青年女性。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两大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等。
女子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即为“月经”。《黄帝内经》载“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五脏六腑化生气血,充盈四肢血脉,使得“任脉通,太冲脉盛”,产生正常规律的月经。庞教授认为,因月经导致每月气血亏耗,使女性更容易肝血不足、肝气郁结,甚至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痛经。月经导致的气血亏耗,也使女性较男性多愁善感,易心思郁结。因此,结合女性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庞教授辨证施治时多从肝郁脾虚、冲任不调论治,以疏肝健脾、调和冲任为法,常用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加味逍遥散、四物汤等加减治疗。血瘀明显时,还经常运用活血化瘀方药破瘀散结,如血府逐瘀汤、大黄虫丸等。若经期呕吐,可加用吴茱萸汤、竹皮大丸、黄芩、紫苏叶等;伴面部痤疮、丘疹时可加用当归、赤芍、蒲公英、黄芩、芦根、白茅根等药物。
【验案举隅】
韩某,女,21岁。主诉痛经伴面部痤疮反复发作半年,遂来就诊。患者平素学业繁重,近半年经行腹痛,额头、双颊、下颌等多处反复出现皮肤痤疮,月经规律,痛经明显(末次月经2018年8月31日),经色紫暗、有血块,偶发经期呕吐,纳可,眠安,二便调,舌紫,苔薄白,脉滑。既往体健。
西医诊断:痛经。
中医诊断:痛经(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健脾,养血和中。
处方:柴胡12g,白芍15g,炒枳实15g,炙甘草12g,竹茹12g,姜半夏12g,陈皮12g,制吴茱萸6g,党参30g,茯苓15g,白术15g,当归15g,黄芩15g,生姜15g,大枣15g。14剂,每日1剂,颗粒剂型,早晚各1袋,开水冲服。按语:原发性痛经多发于青年女性,因患者多为学生,常见学业繁重、情志不畅、气血耗损,彼此影响导致痛经日益加重。因此,庞教授在诊疗时多从肝郁脾虚证论治,酌情运用活血通络、益气养血之法。
不孕症验方_丁启后
不孕症验方_丁启后
不孕症验方_丁启后
不孕症验方_丁启后
不孕症验方_丁启后
不孕症验方_丁启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