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孙姓患者,女,48岁,2009年5月25日初诊。
不寐(顽固性失眠),血虚肝郁,心神不宁。
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性格内向,容易生气。20年前即出现不寐,病情逐年加重,严重时彻夜不寐(黎明时睡1~2小时),常伴头痛头晕,身体疲乏。经前1周乳房胀痛,月经量少,经行1日即净,夹有血块。面色晦暗,面部布满黄褐斑,皮肤干燥瘙痒。多年来曾多处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刻诊:入睡困难,严重时彻夜不寐,伴头痛头晕,胸胁胀满,长喜叹气,身体疲乏,兼有急躁易怒,经前1周乳房胀痛,月经量少,1日即净,夹有血块,月经周期正常。面色晦暗,布有黄褐斑,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白,脉弦细弱。
西医诊断:顽固性失眠。
中医诊断:不寐。
证属:血虚肝郁,心神不宁。
治法:养血舒肝,宁心安神。
方药:逍遥散。
处方:当归15g,炒白芍15g,柴胡10g,炒白术12g,茯苓10g,炒香附10g,郁金10g(捣),鸡血藤30g,甘草10g,炒枣仁90g(捣),柏子仁12g(捣),夜交藤30g,合欢皮10g,玫瑰花10g(后入)。10剂,水煎服,日1剂。
6月4日二诊:药后可以安然入睡,精神正常,头痛头晕、胸胁胀满、长喜叹气、急躁易怒消失,面色好转,黄褐斑如故,微有皮肤干燥瘙痒,月经未至。初诊方去香附、郁金。再服5剂。共治疗半月而愈。
本案评述:由于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性格内向,容易生气,因此就形成了长期血虚肝郁的基本病理机制,而头痛头晕,胸胁胀满,长喜叹气,间有急躁易怒,经前乳房胀痛,月经量少,面色晦暗布满黄褐斑,皮肤干燥瘙痒等临床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病机;由于血虚肝郁的影响,使魂不入肝,心神不宁,形成不寐,因此就形成了血虚肝郁,心神不宁的病因病机。故治疗原则当以养血舒肝,归魂入肝,宁心安神。以逍遥散去生姜、薄荷之辛散易玫瑰花清芬悦肝;再加香附、郁金疏肝理气;加鸡血藤养血调经;共奏养血舒肝、和血调经之功。重用炒枣仁90g,配以柏子仁、夜交藤、合欢皮归魂入肝,宁心安神。另外在煎服法上,头煎煎煮25分钟,晚上9点服用头煎,因头煎药味浓,药力重,药效速,有利于帮助夜间睡眠,二煎煎煮20分钟,次日早晨9点服用。
声嘶验方_成肇智
声嘶验方_成肇智
项强验方_成肇智
颈项痛验方_成肇智
颈项痛验方_成肇智
颈项痛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