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姜竹茹10g,炒苍术15g,柴胡10g,炒黄芩9g,陈枳壳12g,广郁金12g,延胡索12g,杭白芍20g,沉香10g,焦山楂15g,车前草15g,谷芽15g,麦芽15g。
【功效】疏肝利胆,健脾化湿。
【主治】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口腔溃疡等,属肝强脾弱,气郁湿热内蕴者。症见呃逆泛酸,纳食不振,少气懒言,胁肋疼痛,胸闷不舒,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徐老认为,西医学有关“慢性胆囊炎”的知识与中医学传统肝胆理论有着非常类似的认识。肝为五脏之一,具有生发阳气、主疏泄、藏血调血、促进胆汁分泌等功能;胆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有对胆汁的储存、浓缩、分泌、调节等功能。肝胆两者通过经脉相连,互为表里,内连脏腑,外系头目与筋肉肢节,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上形成互相依存与协调的整体,从而保证肝胆系统生理功能的完整性。《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素问.热论》指出“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灵枢,经脉》指出“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上述理论充分说明了肝胆两者在生理、病理两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致病因素,如急性胆囊炎久治不愈、反复迁延,沙虫结石阻于胆道、慢性肝病等,造成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胆腑不畅,可引起胁肋部疼痛;肝气郁结,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胃,造成脾胃之气失于和降,胃气上逆,故见呃逆泛酸;肝郁气逆,脾失健运,易致水湿不化,内停蕴热,木强土弱,运化受损,故见泛酸、厌油腻食物、食欲不振等症。故治疗时应疏肝理气,通调脾胃,佐以化湿清热,助脾健运,方能收到疗交女。
【验案】某男,30岁,2005年5月就诊。
症见呃逆泛酸,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倦怠,小便黄,右胁隐痛,或口干口苦,失眠多梦,胸闷不舒;舌红、苔黄腻,脉细弦。患者原患慢性胆囊炎5年,院外治疗,疗效不显。自诉反复右胁隐痛3年余,伴有口干口苦,呃逆泛酸,纳差,大便时干时稀,小便色黄等。
中医诊断:肝强脾弱,气郁湿热内蕴之胁痛、呃逆。
处方:消化复宁汤。姜竹茹10g,炒苍术15g,柴胡10g,炒黄芩9g,陈枳壳12g,广郁金12g,延胡索12g,杭白芍20g,沉香10g,焦山楂15g,车前草15g,谷芽15g,麦芽15gQ20剂,水煎服,每日1剂。
药毕而诸症皆除,继服3个月巩固疗效,停药随访3年,病情未再复发。
〔张国梁,陶永,徐经世,等.消化复宁汤临床应用拾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3):244-245〕
咳嗽验方_郭诚杰
咳即遗尿验方_唐祖宣
慢性支气管炎验方_唐祖宣
咳嗽验方_唐袓宣
咳嗽验方_唐祖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验方_唐祖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