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起病徐缓,斑色浅淡隐隐,多见于胸腹,或有齿衄、便血,面色?白,畏寒肢冷,面浮肢肿,神疲嗜卧,食少乏力,或下利清谷,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迟。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纵欲无度,或久病耗阳,脾肾阳衰,不能摄血所致。本型与上型同属虚证,但本型重于上型,寒象明显。其辨证要点,
一是斑色浅淡而隐隐约约,多发于胸腹部;
二是脾阳虚和肾阳虚症状并见,如畏寒肢冷、食少乏力、下利清谷或五更泻、面浮肢肿、舌淡胖边有齿痕之类;
三是发斑多见于久病、重病的后期,起病、进展较缓。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寒证,虚证,阴证。病机:脾肾阳衰,虚寒内生,摄血乏力。
【治法】温阳摄血,健脾补肾。
本型发斑因于脾肾阳衰摄血无力,故温脾肾之阳以恢复其统摄血液的功能;阴阳互根互化,故佐以健脾补肾,使阴阳互根而生化不息。-
【方剂】以加味右归丸为主方:
【组成】鹿角胶10g,肉桂5g(媚服),杜仲10g,熟地黄15g,山药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当归10g,炮姜8g,艾叶10g。
水煎服。
方中鹿角胶、炮姜、艾叶温阳摄血,为主药;肉桂、杜仲、山药助脾肾之阳,为辅药;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填补精血以化生阳气,为佐药;当归养血活血,引诸药达于血分,为使药。
若脾阳虚较重,脘腹冷痛,泄泻清稀,加黄芪12g,砂仁6g,白术12g;
肾阳虚较重,腰膝冷痛,性功能减退,加补骨脂10g,锁阳10g,巴戟天12g;
出血较多者,加仙鹤草15g,紫珠草15g,白芨10g。
瘿瘤验方_成肇智
咳嗽验方_成肇智
咳嗽验方_成肇智
咯血验方_成肇智
咯血验方_成肇智
咯血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