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功效分类】

安神

【中药毒性】

天仙子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一般多用制品,因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故应严格注意规定剂量。

【性味归经】

性味:天仙子味苦、辛,性温。有大毒。

1、《本经》:“味苦,寒。”

2、《雷公炮炙论》:“大毒。”

3、《药性论》:“味苦、辛,微热。”

4、《本草拾遗》:“性温不寒。”

5、《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入心、胃、肝经。”

归经:归心、肝、胃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天仙子有解痉镇痛,止咳平喘,安神定惊,收敛固脱。

主治: 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 咳嗽,哮喘,百日咳,癫狂,惊痫,泻痢,脱肛,痈肿疮疖。

1、《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

2、《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3、《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4、《本草拾遗》:"主痃癖,安心定志,聪明耳目,除邪逐风。"

5、《日华子》:"烧熏虫牙及洗阴汗。"

6、《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神药。"

7、《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 喘息、胃痛、神经痛,用于剧烈 咳嗽、百日咳、胃痉挛痛、三叉神经痛、 呕吐、舞蹈病等。外用可治痔疾。"

8、《西藏常用中草药》:"镇痉止痛,止咳平喘。"

9、《全国中草药汇编》:"解痉镇痛,安神。主治胃肠痉挛,胃痛,腹泻,脱肛,神经痛, 咳嗽,哮喘,癔病,癫狂。外用治痈肿疮疖,龋齿痛。"

【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中枢兴奋和抑制作用:

天仙子胺与其他中枢兴奋药及抑制药合并应用时,表现出中枢兴奋及抑制的两方面作用,其抑制作用与其抗肾上腺素能作用有关。东莨菪碱侧脑室注射能使兔翻正反射消失,脑电出现高幅慢波。Adr、Isop和苯肾上腺素能使东莨菪碱所致的翻正反射时间缩短,脑电由高幅慢波逆转为低幅快波。东莨菪碱可拮抗Adr的兴奋作用,阻断拟。肾上腺素药引起的脑电异步化活动。

2、对回避性条件反射的影响:

东莨菪碱皮下注射小剂量时可使犬阴性条件刺激过程中的抬腿反应次数增加,并使条件反射潜伏期缩短;大剂量时则抑制阳性条件反射并延长其潜伏期。犬对东莨菪碱的反应随给药次数的增加而减弱,显示了行为的“耐受”。东莨菪碱与氯丙嗪或苯丙胺合用,既协同氯丙嗪对条件反射的抑制作用,又协同苯丙胺对条件反射的兴奋作用。说明东莨菪碱不仅在不同剂量时具有兴奋与抑制两方面的作用,而且在同一剂量时也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天仙子胺与脱氧 麻黄碱及氯丙嗪合用均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后二者合用却表现为拮抗作用。说明天仙子胺在同一剂量可能具有中枢兴奋及抑制两方面作用。

3、镇痛作用:

天仙子胺腹腔注射或侧脑室注射均可使大鼠的痛阈升高,似有昼强夜弱的规律。此作用主要是阻滞中枢M-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所致,与脑内阿片能神经系统无关,DA能暂时增强其镇痛作用,毒 扁豆碱能拮抗其镇痛作用。对兔作K+透入法测痛,东莨菪碱腹腔注射、静脉注射、侧脑室注射均有一定强度的镇痛作用,与度冷丁(腹腔注射)合用有协同作用。小鼠热板法测痛,也证明了其与度冷丁的协同作用。东莨菪碱的镇痛作用及加强度冷丁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其抗NA的作用有关。

2、对心脏及微循环的作用:

东莨菪碱有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血管外周阻力降低,以及对抗CA缩血管的作用。对失血性休克的犬,在输血的同时应用东莨菪碱有明显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3、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东莨菪碱对溺水肺损伤有治疗作用。东莨菪碱预防性给药对动物在外观表现、总死亡率、血液动力学变化、血气分析及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改变等诸方面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性给药。说明预防性给药能够显著改善海水溺水者的预后。

4、毒性:

天仙子的毒性成分为生物碱,可在胃肠吸收,过量服用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阿托品5-10mg即可产生中毒症状,最低致死量为0.08-0.13g。

【用法参考】

1、解痉镇痛:

天仙子辛温,入肝经,有明显的解痉镇痛作用,故常用于各种痛证。凡胃肠痉挛性疼痛者,可与元胡、 甘草 配伍,如《新疆中草药》天元汤;若风湿痹痛者,可与乌头、 五灵脂、 甘草同用,如《圣济总录》治风痹厥痛方;若全身麻木,筋骨疼痛者,可与 草乌蛇床子牡蛎干姜相合,如《杨氏家藏方》天仙散;若牙痛者,可与 细辛、生地并施,如《山西中草药》治牙痛方;若疮痈疔毒肿痛者,可与红升丹、拔毒丹、 冰片 配伍外敷,如《疡科纲要》天仙丹。

2、止咳平喘:

天仙子辛温,入肺经,功能解痉止咳,降逆平喘,故常用于 咳嗽、哮喘等证。凡 咳嗽、哮喘者,可与 陈皮苏子相配,如《长白山植物药志》治咳喘方;若 咳嗽积年不瘥者,《圣惠方》乃与 大枣、酥同煮食;或与 木香、 雄黄相伍烧烟吸,如《圣济总录》莨菪子散。安神定惊天仙子苦辛,主入心肝,有镇惊安神、宁心定志之功,故常用于癫狂、惊痫等证。凡癫痫羊鸣目翻者,可与 牛黄、桂心、 鲤鱼胆等 配伍,如《古今录验方》莨菪子散;若风痫癫狂者,亦可与 天麻大黄当归厚朴配用,以增强清热化痰之力。

3、收敛固脱:

天仙子苦辛性温,又有收敛止泻固脱之效。凡水泻日久者,可与 大枣相配,如《圣惠方》治水泻方;若阴寒内盛,洞泄不止者,可与 干姜陈皮诃子相伍,如《圣济总录》天仙子丸;若赤白痢, 腹痛后重者,宜与 大黄相佐,通涩兼用,如《普济方》妙功散;若久痢劳痢者,可与 干姜、狗头骨同用,如《续易简方论》莨菪丸;若小儿疳痢,面黄体瘦者,当与 胡黄连、 木香、 肉豆蔻相配,如《圣济总录》莨菪丸;若脱肛不收者,可与橡实、曼陀罗相伍,如《圣济总录》治脱肛方。

【注意事项】

天仙子有大毒,内服宜慎,不可过量及连续服用。孕妇、心脏病、青光眼患者禁服。

中毒可见口干,咽痛,音哑,心动过速,视物不清,排尿困难, 眩晕,狂躁,昏迷,呼吸衰竭,严重者死亡。

1、《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2、《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暹火。”

3、《日华子》:“莨菪子有毒, 甘草、 升麻并能解之。”

4、《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心脏病及心脏衰弱者忌用。”

5、《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用。”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0.6-1.2g;研末,0.06-0.6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掺膏中贴;或烧烟熏。


防己
秦艽
海桐皮
菝葜
丁公藤
透骨草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