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柴胡桂枝汤方

组成

柴胡12克,半夏10克,黄芩5克、人参5克、桂枝5克、芍药5克、生姜5克,大枣3枚,炙甘草3克。

柴胡四两(12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黄芩人参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一两半(4.5克),甘草炙,一两(3克),大枣擘,六枚[服用方法]

用法

水煎温服。

方解

此即柴胡桂枝各半汤,故治二方证的合并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解析:支节烦痛,即四肢关节痛甚的意思。心下支结,支为侧之意,即心下两侧有结滞不快感,为胸胁苦满的轻微者。伤寒六七日,以传少阳为常,又以治用柴胡汤为常,今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则太阳病证未已。但微呕、心下支结,则柴胡汤证已显。外证未去者,暗示伤寒已发汗而桂枝汤的外证还未解,故以柴胡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附方(二):《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解析:心腹卒中痛,即指心下及腹中突然疼痛的意思。

临证思考

太阳病转属少阳柴胡汤证,外证未去则与柴胡桂枝汤。假设表证未去,当然亦有用柴胡、麻黄的合方机会,不过依据经验则以柴胡与葛根汤合用的机会较多。外感重证往往于发病之初即常见柴胡葛根汤方证。可见太少并病,或合病均有用以上合方的机会。无论柴胡桂枝汤,或柴胡葛根汤,若口舌干燥者,均宜加石膏。又由于本条有支节烦疼之治,则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要点

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同时并见者。

验案

岩某,女性,34岁,病历号16753,1961年1月26日初诊。3天前感冒经水适来,因致寒热往来,身体疼痛,口苦咽干,微呕,微恶风寒,在本国使馆以西药治疗不效而求中医会诊。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太少合病,治以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与柴胡桂枝汤:柴胡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大枣4枚,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结果:上药服三剂诸症已,月经已净。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

桂枝(去皮)、芍药,黄苓,人参生姜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枣六枚、柴胡四两。

用法

水煎,分二次服。

功用

和解少阳,解肌退热。

主治

太阳少阳合病,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末去者。现用:流感,消化性溃疡,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神经衰弱,癫痫,蛔虫,心房纤颤,过敏性紫癜及妇科。

药理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胃肠功能,免疫机能的作用。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

流行性出血热,流感,神经系统疾病。柴胡桂枝汤《伤寒论》即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二为一方也。功效宣疏营卫,和解表里主治外感风寒,病势由表入里,症见发热微恶寒,或往来寒热、周身烦疼、胸胁不适、呕吐口苦、苔薄白、脉浮弦者。柴胡桂枝汤之旨是以柴胡为主,使少阳之邪从汗而解。


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汤(《伤寒论》)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论》)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汤(《金匮要略》)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四逆加萸姜汤(《伤寒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