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伤寒论》)

组成

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用法

水煎温服。歌诀:苓桂枣甘治上冲,桂枝甘草加枣苓,增桂加重治冲气,欲作奔豚本方中。

方解

本方是由桂枝甘草汤加大枣和大量茯苓,并增加桂枝用量而成。本方和苓桂术甘汤看似无大出入,但在主治上大异其趣。即方中无白术,则知胃无停饮或少停饮,故不治心下痞硬和眩冒;改加大枣,则擅治腹挛急;增大茯苓用量,则擅治悸烦;增量桂枝,则加重治冲气。故本方的适应证是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较甚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解析:本条也是原有里饮,误用发汗治疗,里饮被激,伴强烈的气上冲,类似奔豚发作,脐下悸是欲发奔豚的征兆。此证宜用苓桂枣甘汤治疗。《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第5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解析:本条是在《金匮要略》重出。

临证思考

本方不只能治脐下悸欲作奔豚,即使是奔豚证见心下悸者也能治之,他如诸饮证,如有腹挛急、气上冲而脐下悸者,用之亦多验。

辨证要点

桂枝甘草汤证心下悸、腹挛急、气上冲者。

验案

张某,女,65岁,1965年12月13日初诊。多年失眠,久治无效。近症:头晕,心悸,脐左跳动,有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脉缓。此属寒饮上扰心神,治以温化降逆、佐以安神,与苓桂枣甘汤加味: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结果:上药服三剂,睡眠稍安,头晕、心烦、气上冲感亦减,前方加生龙牡各15克,继服六剂,除眠多梦外他无不适。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清燥润肠汤(《医醇賸义》)
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大青龙汤(《伤寒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