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组成
用法
水煎温服。歌诀:葛根黄芩黄连汤,太阳阳明合病方,甘草和之缓急迫,解表清里热皆凉。
方解
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组成。葛根解肌热于外,黄芩、黄连除烦热于内,三物合用有治下利的作用。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治热壅内外,喘而汗出,下利不止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解析:本太阳病桂枝汤证,医不用桂枝汤以解外,而用下药以攻里,遂使邪热内陷而下利不止。如果脉见促象,则可知表证仍在;又见喘而汗出,为热蒸壅逆,宜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按:本条约脉促,是指关尺皆沉,寸脉独浮的脉象,与《脉经》的概念不同,在前已专有论述,请参考。
临证思考
本方证常见于急性胃肠型感冒或痢疾初期。
辨证要点
下利、汗出、不恶寒、脉浮数者。
验案
彭某,女性,30岁,病历号31221,1965年8月26日初诊。前天中午吃葡萄,晚上又受凉,今早感无力腿酸口渴,喝了四杯热茶即觉身热恶寒。下午心烦汗出,腹痛腹泻3次,而来门诊,苔白腻,脉滑数寸浮。证属外内皆热之下利,为葛根芩连汤的适应证,故与之:葛根24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炙甘草6克。结果:上药服一剂后腹痛腹泻减,三剂后症已。附:临床常用的葛根汤加味方:1.葛根加生石膏汤:即于葛根汤再加生石膏45-10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口舌干燥者。2.葛根加桔梗汤:即于葛根汤加桔梗9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3.葛根加薏苡仁汤:即于葛根汤加薏苡仁15-3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关节痛或有痈脓者。4.葛根加术附汤:即于葛根汤加白术、附子各1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汤证而关节疼烦者。5.葛根加苓术附汤:即于葛根汤加术附汤再加茯苓1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葛根加术附汤证而有茯苓证者。此和上方对于腰背拘急痛尤效,试用于脊髓炎亦有良效。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组成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解表清热。
主治
急性肠炎,痢疾,肠伤寒,溃疡性结肠炎等。
药理作用
抗病原体,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作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临床运用
组成
功用
清里,解表。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症见发热下利、泻下臭秽、肛门灼热、口渴、苔黄、脉数者。
配伍
葛根既能清热解表以治发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以治泄泻;黄连、黄芩性味苦寒,寒以清胃肠之热,苦以燥胃肠之湿;炙甘草缓急和中,以防芩、连之苦寒伤胃。诸药配伍,共成表里双解之剂。
运用
1.本方清里解表以清里热为主,对于泄泻或痢疾,不论有无表证,均可用之。
2.麻疹,疹出不畅、兼见下利、舌红、脉数者,可用本方加升麻以清热透疹,升阳治利。
3.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舌红苔黄属胃热者,可用本方加升麻以清胃泻火。
4.肠胃型感冒、急性肠炎、中毒性消化不良、肠伤寒等见有发热下利属表里俱热者;口腔炎、牙周炎等属胃热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苏脉饮(《中医皮肤科》)
猪苓散(《金匮要略》)
温阳化瘀汤(《中西医妇科》)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活血散坚汤(《中医外科》)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