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通脉四逆汤方

组成

甘草9克,附子(生用)8克,干姜14克(强人可增为18克)。

用法

水煎温服。

方解

本方是四逆汤增加姜附的用量,故治四逆汤证虚寒更剧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解析:本条所述亦是少阴与太阴并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证属里寒身反不恶寒。面色赤,证属外热,脉微欲绝为极虚欲脱之证,可知里寒为真寒,外热为虚热,即所谓无根之火,虚浮上泛者是也。或以下均属或有或无的客证,不问其有无,宜以通脉四逆汤主之。《伤寒论》第370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解析:下利清谷而厥,为阴寒盛于里,外反有热而汗出,其为虚阳欲脱甚明,故宜通脉四逆汤主之。

临证思考

本方药味与四逆汤相同,而主要增加姜附的用量,附子生用,而干姜增倍。而本方证的特点是外热内寒,而内寒比四逆汤还重。

辨证要点

四逆汤证虚寒更甚者。通脉四逆汤来源:《伤寒论》组成:甘草炙(6) 附子(15) 干姜(9)用法:水煎服。功用:回阳通脉。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或利止,脉不出等。药理研究:抗休克作用,镇静、镇痛解热作用,抗炎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临床应用:


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大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加芒硝汤(《伤寒论》)
达原饮(《瘟疫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