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方
Decoction of Persicae for Purgation
(from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组成
桃仁9克,大黄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芒硝6克(分二煎)。
用法
以水煮四味,汤成去滓,内芒硝,更上火上微沸,温服。歌诀:桃核承气硝黄草,病在少腹上犯脑,调胃承气来加味,桂枝降逆治冲好。
方解
本方是调胃承气汤加驱瘀血的桃仁,和治气冲的桂枝,故治调胃承气汤方证气上冲而有瘀血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解析:热结膀胱,即指热和血结于膀胱所在的部位。"急"即胀满之意。"结"即结实之意。少腹急结,是说自感小腹有硬结、胀满、疼痛。太阳病不解,常传里为胃家实的里实证,然亦有热结于膀胱部位的瘀血证,瘀恶之气上犯头脑,故其人如狂,若其血自下则亦常自解,故谓下者愈。假如血不自下,或虽下而不尽,势须以本方攻之。不过太阳证不罢者,还不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后,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按:据本条其人如狂的说明,则精神病、神经系统疾患有由于瘀血所致者,宜注意。又据证合用柴胡剂效果更好。
辨证要点
调胃承气汤证,见腹痛有定处、气上冲者。
验案
段某,女性,14岁,病历号173651,1965年10月4日初诊。于1964年3月月经初潮,但后来未再来潮。1966年4月23日发四肢抽搐、昏厥,近来发作频繁。每发作前厌食,右上腹痛、胸闷,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抽搐及昏厥,时伴呼吸急迫、大声喧喊,口苦便干,苔白腻,脉弦细。证属瘀血阻滞、郁久化热,治以祛瘀清热,与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柴胡12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半夏12克,大黄6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黄芩10克,芒硝10克(分冲)。结果:上药服三剂,右上腹痛、胸闷未作,抽搐也未发,据证改服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调理3个月诸症已,月经来潮。桃核承气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桃核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 甘草 芒硝各二两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2-3次。功用:破血下瘀。主治:精神分裂症,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肝血卟啉病,暴发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坏死性肠炎,慢性肝炎,经期先后精神紊乱等。药理作用:对血液系统的作用,降糖,抗炎,抗惊厥作用,对肾功能的影响。临床运用:出血性脑血管病,消化道术后肠功能减弱等。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
桃仁、大黄各12克 桂枝10克 甘草(炙)、芒硝(冲)各6克
功用
破瘀泄热。主治瘀互结于下焦的蓄血证,症见少腹胀痛、烦躁不安、脉沉实等。
配伍
桃仁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大黄不后下,可知其意不专于通便、泄热,而更重要的是活血祛瘀。大黄与桃仁配伍,瘀热并治,并引瘀热从下而解。桂枝配伍苦寒之大黄,大黄用量又多于桂枝,使桂枝随大黄下行以活血通脉,而不在解表;大黄行桂枝之辛甘,亦不致专于通便,而以活血祛瘀为主。芒硝助大黄之通便、泄热,两药相伍,相须为用,泻下之力按理甚为峻猛,但因配伍桂枝、甘草,使之成为缓下之剂。
运用
1.妇人月经先期、经闭、崩漏等虽无少腹疼痛见症,但其病机属瘀热互结于下焦者,亦可用本方去甘草,加当归以活血调经或祛瘀止血。2.手术后血瘀腹痛或跌打损伤(特别是胸椎或腰椎骨折初期)属于热互结者,可用本方去甘草,加川牛膝以活血祛瘀,引血下行。3.吐血衄血、头痛目赤属瘀热上冲所致者,可用本方以祛瘀活血,并引热引血下行。此即"上病下取"法则的灵活运用。4.肠梗阻、盆腔炎、阑尾炎等见有腹痛;胎盘滞留、子宫功能性出血等见有阴道出血;高血压、牙周炎等见有头痛或牙衄属于瘀热互结或瘀热上冲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
白通汤(《伤寒论》)
干姜附子汤(《伤寒论》)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