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汤(《金匮要略》)

黄土汤方

Decoction of Terra Flava Usta

(from Synopsis of Golden Cabinet)

组成

甘草10克、干地黄10克、白术10克、炮附子10克、阿胶10克、黄芩各10克,灶中黄土24克。

用法

水煎温服。歌诀:黄土汤把远血医,草地术胶芩附子,寒热交错失血证,温敛凉补要适宜。

方解

灶中黄土,也称伏龙肝,为温性收敛药而有止血的特能,伍以生地、阿胶协力止血,佐以甘草白术理中燥湿。既用附子之大温,又用黄芩之苦寒,故治诸失血阴阳寒热交错互见而陷于虚证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5条;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解析:下血,若先排便而后下血者,此血出自远处的胃肠,故谓远血,黄土汤主之。

临证思考

本条述证亦很不备,远血在脏,虽以止血为先务,但不定即须本方。若就各药主证而言,生地、阿胶皆兼补虚,当有赢疲、面色苍白等极虚贫血等症,有大量附子可能有肢寒,或厥冷脉微等阴寒证候。附子伍术当有水气痹痛或大便微溏等症。,与生地为伍,亦或有麻痹不仁。生地与黄芩合用而治热烦,尤其四肢当苦烦热以上诸症,虽未必一时俱见,但亦绝不能一无所见。应用时,伏龙肝常用至50-150克,可先煮数沸,澄清去滓留汤煎余药。本方不仅治下血,也主吐血、衄血。

辨证要点

大便溏而下血黑紫,兼见四肢冷痹反心烦热者。

验案

王某,男性,39岁,病历号185193,1968年6月12日初诊。患胃脘痛,大便下血已9年未愈,经各种检查诊断为"结肠炎出血"。近症:时有黑便,或黑紫血,常左腹痛及胃脘隐痛,晚上心烦口干思饮,但饮不多,纳尚可,但食不香,时有头晕,自感四肢发凉,苔白腻,脉沉细。证属饮久生热,伤络血溢,治以温化寒饮,养血止血,与黄土汤加减:生地24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干姜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艾叶10克,川附子6克,炙甘草6克,伏龙肝60克(煎汤代水)。结果:上药服九剂,腹痛胃脘痛已,便血渐止。黄土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各(9) 灶心黄土(30)用法:先将灶心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上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等。黄土汤《金匮要略》

组成

生地黄15克 白术阿胶(烊化)、附子(炮)各10克 甘草黄芩各3克 灶心土60克(先煎取汁)

功用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阳不足,不能统血所致的大便下血,血色黯红、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配伍

方中灶心土(即伏龙干)既能温脾,又能收涩止血,为治阳虚失血之要药;白术附子温补脾阳,复其统摄之权;但辛燥之品易于动血,兼且附子走而不守,故用苦以坚阴之黄芩制约术、附之辛燥,但黄芩苦寒,易伤脾胃,故其用量不能太多;出血多则易伤阴血,故用阿胶、生地滋养阴血,其中阿胶并能止血;甘草不炙,可知其作用不在益脾,而在调和术、附之燥。

运用

崩漏、血色黯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属脾阳虚乏者,亦可用本方治之。兼脾气虚者,可加黄芪补气摄血。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止嗽散(《医学心悟》)
定痫丸(《医学心悟》)
竹沥汤(《备急千金要方》)
集成定痫丸(《幼幼集成》)
除湿蠲痹汤(《类证治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