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血虚证

心脾血虚证

【临床表现】

主症:心悸,失眠。

副症:怔忡,健忘,多梦,面色不华,口唇色淡,月经量少色谈。

舌脉:舌淡,苔少,脉细或结代。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心脾血虚、血不养神的临床表现,心悸,失眠等。

(2)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心主血,藏神,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而藏意,心脾血虚,神失所养,则心悸,失眠,怔忡,健忘多;

血虚不荣于面,故面色不华。

血不足,无源可下,则月经量少色淡。

舌淡苔少,脉细或结代为心脾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

益气补血,健脾宁心。

【代表方剂】

归脾汤

【方药加减】

心悸:其特点是心悸怔忡,面色不华,口唇色淡,食少腹胀倦怠,舌淡苔少,脉细无力,治以养血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味。

失眼:其特点是少寐,或梦中多梦,颜面无华,口唇淡白,心悸食少,舌淡苔少,脉细弱,治以养血潜阳安神,方选归脾汤加龙牡、珍珠母等。

健忘:其特点是精神恍忽健,食少,心悸少寐,唇舌色淡,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治以补养心脾,方选枕中丹加味。

虚劳:其特点是面色苍白无华,舌唇色淡,心悸食少夜寐欠安,稍神恍惚,舌淡无苔,脉细咯数且病程长,治以补虚健脾安神,方选养心汤加味。

【类证鉴别】

心脾气虚与心脾血虚证:见心脾气虚类证鉴别,

心脾血虚证与心脾两虚证:二证均有心血虚的心悸,失眠,多梦,胸闷的临床表现。不同处为心脾两虚是心血虚与脾气虚共见,而心脾血虚是心血虚与脾血虚共见,所以临床见症有别。


阳明燥实证(调胃承气汤证)
阳盛证
清阳不升证
血热证
气滞血瘀证
胞宫虚寒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